文/陳彥丰 圖/蕭妤珊、網路

 

  走出人聲吵雜的圓山捷運站,穿越花博公園圓山區,便可看到美術館矗立在眼前。純淨的白,疊層的方狀,門口前極富意象的名家雕塑,處處融合了傳統四合院與現代感的立體造型,讓整體的設計宛如典雅細致的藝術品。

 

  圖一.jpg  

美術館門口

 

  步入美術館內,寬敞的大廳,挑高的設計,以懸臂飛廊之形式,採「井」字形結構,把傳統建築元素之斗拱堆砌作為主體架構,意在展現美術館為文化活水之泉源。而各樓層對稱突出且挑高懸空的展覽室,建立出設計簡約、讓人耳目一新的的觀賞藝術品空間。

 

  台北市立美術館的成立是源於民國六十五年,中央要求台北市加強文化建設,籌建一座高水準美術館。市政府於民國六十六年開始籌備,六十九年動工,在七十二年完工。北美館的使命是因應市民生活品質需要以及藝術文化水準提升,雖無固定的常設展,但是每一期的特展都十分有特色。而這次特展包括「迫聲音─音像裝置展」與「歲月/照堂:1959-2013影像展」特展。

 

  「迫聲音─音像裝置展」為北美館與法國里昂音樂中心繼2010年「形 音 異」展後二度合作,集結18件聲音影像裝置作品,邀請來自美國、比利時、法國、義大利、德國、瑞士、哥倫比亞、智利等20位跨國藝術家參展。此次展覽內容以「墜落」跟「橫越」為主題,並從思想家、文人、畫家、電影導演對於「墜落」這個概念的思考出發。作品除表現「墜落」作為一種物理現象的張力與震撼性,也處理「墜落」作為生命起落循環的一種指涉。並藉由聲音與畫面的結合重新詮釋了人類對於生命定義的概念。

 

     

圖二.jpg  

人像柱,表達現代人與壓力間的抗衡

 

 圖三.jpg     

民眾可自由控制燈光效果,象徵藝術與人可以輕鬆的互動

 

  走進「歲月/照堂:1959-2013影像展」展場時,仿若走進一本巨大、無形的相簿,黑白的照片藉由想像力而塗上了最亮眼的顏色。張照堂老師在高中時,偶然接觸到攝影,從此之後再也離不開這條道路。他的攝影作品多為黑白相片,有高中時期青澀卻親切的相片,也有大學時期大膽而創新的創作,他曾說過「黑與白沒有其他色彩的干擾,可以把照片裡的內涵用最大的力量表現出來。」老師認為攝影是種直接的表達方式,照相機角度下的影像既能抒發情緒,又能表達想法,有時貼近真實讓人會心一笑,時而超脫世俗使人無從理解。老師藉由千變萬化的攝影手法,將自己捕捉生命躍動的熱情,以及喚醒現代人公民素養的盼望寄宿其中。

 

     

圖四.jpg  

核災,透過鏡頭下憂心的臉表達對科技的無奈

     

圖五.jpg  

出走,回頭的背影表達對家鄉的眷戀 

 

      

圖六.jpg  

張照堂老師的工作室

 

      

圖七.jpg  

張照堂老師的攝影器材

 

  哲學家黑格爾曾說:「美的形像是豐富多彩的,美也是到處出現的。人類本性中就有普遍愛美的要求。」都市繁忙紛沓的生活常使人遺忘了追尋美的天性。若想陶冶身心,悠閒地佇足欣賞各種藝術作品,並省去舟車勞頓的時間,台北市立美術館絕對是個可以忘卻生活的繁忙與束縛,重拾心中之「美」的好地方。

 

 

 

展覽資訊:

 

開館時間:周二到周日9:30-17:30,周六從9:30-20:30,周一休館

 

交通方式:

捷運:自圓山捷運站下車後,於一號出口出站,可步行穿越花博公園圓山園區,再左轉行進至中山北路三段,於右前方即可抵達美術館。

公車:搭乘 21421262032082182202472602772792873106126771717202020229006、紅 2、中山幹線、博愛公車至「臺北市立美術館」站下車。

*公車站牌位置:美術館前(往北,士林大直方向)花博公園圓山園區小徑與中山北路三段交叉口旁(往南,臺北車站方向)

* 203、277、279、612、博愛公車僅往北方向設站。

* 紅 2、21、126、220 為無障礙公車。

 

票價:

 全票:一般民眾 30元; 優待票:學生以及軍警 15元

 團體票: 20人以上依票面價格給予七折優惠;持有身心障礙手冊者及65歲以上長者或領有低收入戶者免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史家周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