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曹延隆 攝影/曹延隆、網路

 

  一條寂靜的老街,一走就橫跨了三百多年,它是新莊的見證者,目睹新莊的繁華衰落。也因為它,保留新莊的一點一滴,讓現在與過去的記憶交織在一起。

 

  新莊老街位於新北市新莊區新莊路,旁有大漢溪流經,為早期先民在北部開墾重要的據點之一,約略在清朝康熙年間漢人逐漸湧入開發,也因其位在大漢溪旁,憑藉著交通位置的優勢,成為北部繁華之地,在當時有「一府二鹿三新莊」的說法,但隨著港口泥沙日益淤積,新莊航運價值逐漸被艋舺(今台北萬華)所取代,直至巡撫邵友濂主政期間,將鐵路建設於此,才使沉寂已久的新莊恢復生機,但至日治時代,鐵路因修復經費龐大,且路線不符合經濟效益而遭到拆除。二戰末期,台灣總督府為避免美軍轟炸,將臺北市內重要機構及工廠遷移鄰近鄉鎮,此為新莊日後發展奠下基礎。隨著工商業的湧入及近年來新莊捷運線通車的影響,新莊人口快速遽增,昔日活力再度活耀了起來。

 

新莊老街1.jpg  
新莊老街示意圖

 

新莊老街2  
新莊老街今貌

 

新莊老街3.JPG  
日治時期的洋樓──林泉成商號

 

  一步一腳印的追隨先民的蹤跡,狹窄彎曲的道路,透露著先民開墾的痕跡,一旁的古式建築,散發出濃厚的幽古氣息,彷彿我置身於那個移民拓墾社會,走著走著,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媽祖廟──慈祐宮,它是許多新莊人的共同記憶,是心靈慰藉也是精神傳承。該廟興建於康熙年間,於雍正年間擴建,並命名為「天后宮」,乾隆年間因丙丁之災而改易名為「慈祐宮」,位於廟宇的後方有一座鎮火池,正是因為此事而興建的。一片碧綠的池塘,微風輕輕吹拂,池中的漣漪在陽光照射下波光粼粼,令人感到格外愜意。聽當地老耆說,當年那場火災後媽祖娘娘便託夢指示興建鎮火池以鎮壓火災的發生,或許就是這個故事,使得媽祖娘娘一直是新莊人心靈的支柱。

 

  「咚鏘!咚鏘!」,每年農曆五月初一,鼓聲及鑼聲密集的在新莊老街上此起彼落,為了就是迎接大眾爺出巡。新莊地藏庵,又名新莊大眾廟,興建於乾隆年間,是僅次於慈祐宮為新莊第二古老的廟宇,廟內分別供奉武大眾爺和文大眾爺,前者是在分類械鬥中的殉身的亡魂,後者則是未參加械鬥卻因病或餓而逝世的人。在豐衣足食的現今,或許很難想像先民蓽路藍縷的那一份辛苦,但大眾廟對新莊人卻是祖先留下的珍寶,不僅安撫來臺拓墾的英勇先民,也是守護當地人的象徵。

 

新莊老街4.PNG  
新莊慈祐宮外貌

 

新莊老街5.JPG  
鎮火池

 

  廟的前面有一條街道,白天是家庭主婦採購食材的地方,晚上則搖身一變成為觀光客朝聖的廟口夜市,再往前走,會走到河堤,前方正是孕育新莊的大漢溪,綠意盎然的河堤綠地,曾經是來自各地貨船的港口,船工忙碌的身影,商賈叫賣的聲音、琳瑯滿目的貨物,如今輝煌的情景早已不見蹤跡,只剩下大漢溪仍舊緩緩的流著。

 

  老街兩旁的老店,勾勒出古時街景的風貌。翁裕美商行創立於1901年,落厝新莊已有百年。從過去繁華一時的「新莊港」時代,老街裡就有二十四家麥芽糖同行,但隨著西式飲食的傳入以及國人飲食習慣改變,許多店家都改行販賣或收起店面,目前僅存翁裕美商行仍保有那份毅力和熱忱經營,為曾經面臨消失危機的麥芽膏找出一線生機。在新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的「老順香糕餅店」,是從日據時代創立的,舊址在廣福宮旁的小巷子內,現遷到新莊夜市裡。每年五月初一,大眾爺出巡時,其名產鹹光餅為廟會必須的供品之一,由廟方或祈福還願的信眾購買,經由法師在地藏王的駕前護法開光後,再於大眾爺出巡時沿街分送給大家,具有「吃者平安」的庇祐之意。翁裕美商行內美味的麥芽糖,老順香餅店內可口的鹹光餅,曾經,它們陪新莊人度過那段艱辛奮鬥的光陰;現在,它們則是受饕客慕名而來的特產,裡面有濃厚的古早味和溫暖的人情味,是新莊人無可取代的驕傲。

 

新莊老街8.jpg      
老順香餅店

 

新莊老街9.jpg  
鹹光餅
  

新莊老街6.jpg  

早期大漢溪

 

新莊老街7.jpg  
大漢溪今貌

 

  現今,新莊老街漸漸遭到遺忘,由於工商業大量湧入的結果,除了帶動當地就業機會,老街也面臨著都市更新計畫而遭到前所未有的危機,周遭部份具有歷史價值的建築物將面臨拆除的命運,歷史悠久的古蹟和與城市發展的取捨議題值得我們去省思及探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史家周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