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紹毓 圖/曾紹毓、網路

 

  坐了18個小時的火車,總算從青海省到達了甘肅省的敦煌火車站。不同於台灣的火車站多以坐落在市中心為主,敦煌火車站則坐落在敦煌市的郊區,而正確的形容是「沙漠」。火車站整體建築十字對稱,以「漢唐流韻」作為建築造型立意,採用了敦煌石窟、漢唐壁畫中的城樓和城垣的斜牆、大屋頂建築元素,典型中國西北風格:簡單、雄偉的建築,對應於敦煌及莫高窟「興於漢魏、盛於隋唐」的歷史及文化特徵。同敦煌的其他前輩:玉門關、陽關一樣,以西北的豪邁風格迎接遠方來的客人,並對客人們訴說敦煌千年來故事的任務。

 

1.敦煌火車站  
在沙漠中的敦煌火車站

 

  漢武帝於元狩二年(前121年),在河西設置了酒泉郡和武威郡,並採用設防、屯墾、移民等措施,不斷充實、加強建設河西。漢元帝六年(前111年),又將酒泉、武威二郡分別拆置敦煌、張掖兩郡。又從令居(今永登)經敦煌直至鹽澤(今羅布泊)修築了長城和烽燧,並設置陽關、玉門關,史稱「列四郡,據兩關」保證絲綢之路的暢通。從此絲綢之路的重要關卡,兵家必爭之地,更是使節、商旅、宗教傳播者往來西域、中土必經之地。霍去病、張騫、李廣利、趙破奴、班超等歷史人物更是和敦煌之名結下了不解之緣。千年來在中原、西域與當地文化之間相互融合下,敦煌因此產生許多特色的文化遺產。如月牙泉、陽關、玉門關、漢長城遺址、莫高窟等為人熟知的景區。

 

2.敦煌印象  

敦煌印象壁畫

 

  「月牙泉」自漢朝起即為「敦煌八景」之一。我們談到月牙泉,多會想到F.I.R的《月牙灣》:「敦煌天空的沙粒,帶著我們的記憶,我從半路看回去,這秦關漫漫好蜿踞,夢想穿過了西域……」整首歌恰到好處的形容敦煌和月牙泉的景色,沙粒、秦關、西域、禪意完全地展現了敦煌地區的特色。月牙泉,全名為「鳴沙山月牙泉風景名勝區」景區內以敦煌民俗博物館、鳴沙山、月牙泉、月泉閣、敦煌文化雕塑博覽園所組成。進入風景區內,眼前是一望無際的沙漠,沙漠上有人騎駱駝、坐便捷車甚至搭滑翔機遊覽園區。一群一群駱駝隊和沙漠相疊在一起,加上園區內的漢唐式建築,讓人誤以為穿越回到了漢唐時期的絲路上,眼前彷彿是一隊隊的商旅、使者進出西域的情景。

 

3.敦煌民俗博物館  

敦煌民俗博物館

 

4.景區內的駱駝  

景區內的駱駝

 

  風景名勝區內的主角就是月牙泉和鳴沙山了。月牙泉位於鳴沙山環抱之中,其形狀酷似一彎新月而得名被譽為「天下沙漠第一泉」。月牙泉上泉水波光亃亃,猶如沙漠上的一彎明鏡,使單調的沙漠增添不少風情,但月牙泉的泉水則漸漸地縮小,漸漸地可能會像過去在敦煌留名的將領、使者、商旅、僧人般成為一段歷史。泉水旁矗立著一座建築:月泉閣,過去曾經見有娘娘殿、龍王宮、菩薩樓、藥王洞、經堂、雷神颱、玉皇閣等殿宇100多間,但在文革期間遭受嚴重破壞,僅有娘娘殿等幾間建築重建成今日的景色。月泉閣建築群今日僅有一處仍擺放著觀音像和觀音畫像,其他多已經成為展覽館或者紀念品店。

 

5.月牙泉  

波光粼粼的月牙泉

 

  鳴沙山則以「沙泉共處」的沙漠奇觀著稱於世,更曾被評選為「中國最美的五大沙漠」。爬山過程中有時腳會滲入沙中,使得爬山之路更加艱難,所耗費的時間、體力也更多,讓我能夠體會到過去商旅們在沙漠中的艱難。鳴沙山上則是旅人滑沙、玩沙的好地方,因此有「全國沙灘排球職業聯賽」及「滑沙節」在這裡舉辦,成為鳴沙山的一項觀光特色。

 

  敦煌文化雕塑博覽園則是園區的另一項特色。博覽園建設模仿古絲綢之路的走向,通過傳統雕塑、古代珍品雕塑、影像雕塑等表現形式,利用沙丘、殘雕、殘牆、小綠洲等分割建設文化交融主題區、玉絲綢文化展觀區、絲綢文化展觀區和朝貢物品展觀區等四個雕塑主題區。主要的雕塑展覽有漢唐或西域風格的市集、驛站、城門;出身敦煌或者敦煌地區的名人,如十六國時期西涼開國君主李暠(唐高祖李淵的祖先)及草聖張芝。另外在夜間也有以3D動畫呈現敦煌石窟壁畫中「九色鹿」的故事,及党項民俗舞蹈、西域舞蹈、飛天神女舞蹈,使遊客能夠更接近感受古時敦煌中多元的民俗文化。

  探訪敦煌民俗博物館、鳴沙山、月牙泉、月泉閣、敦煌文化雕塑博覽園,可以說是探訪了敦煌地區的風土民情、歷史文化、社會發展,也可以說是探訪了一個縮小的西域的歷史。千百年以來中外的英雄將相、商旅、僧人、使者等雖然足跡不在了,但他們為這個邊塞城市留下了多元的色彩,也留下了許多美麗的故事。

 

6.敦煌文化雕塑博覽園1  

敦煌文化雕塑博覽園:駱駝商人

 

7.敦煌文化雕塑博覽園2  

敦煌文化雕塑博覽園:十六國時期西涼開國君主李暠

 

8.敦煌文化雕塑博覽園3  

敦煌文化雕塑博覽園:西域風格市集


9.敦煌文化雕塑博覽園4  

敦煌文化雕塑博覽園:飛天神女舞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史家周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