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紹毓 圖/曾紹毓、網路

 

  11月底的明孝陵神道,儘管氣溫已經降到了個位數,但神道上楓樹林仍然未褪去它的秋裝,讓旅人有種時間仍停留在金秋時節的感覺。陪著它的有盡忠職守的文武神官及獅、獬豕、象、駱駝、麒麟、馬等神獸,默默守衛著明太祖的長眠之地,不因天氣的轉涼而有任何懈怠。

 

 

1.明孝陵神道.jpg  
明孝陵神道

 

 

  明孝陵風景區位於南京鐘山風景區上,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地宮所在地。在這塊風水寶地上,陪伴著洪武大帝的除了中華民國的國父孫中山先生,還有另一個大帝——三國時期的吳大帝孫權。不知是機緣還是巧合中國歷史上三位「開國」的領袖都在此殊途同歸。

 

  在從神道步行至明孝陵的路上,就會遇見「東吳大帝孫權紀念館」。但紀念館中除了一座紀念館和一座吳大帝的雕像和墓碑外,再也沒有其他任何「點綴」了,對於這首位定都南京的君主而言,待遇略顯冷清,不如其他二個鄰居一樣有大宮大殿彰顯祂的功業。

 

 

2. 東吳大帝孫權紀念館.jpg  
東吳大帝孫權紀念館

 

 

  離開了「東吳大帝孫權紀念館」,繼續從神道上往北走向欞星門,這座如同天門的欞星門在太平天國事件中被毀掉,2007年南京當地政府在原址上修復了它。走進欞星門,如同走進了地宮的門戶,就正式的踏進了洪武大帝的地宮,開始了拜訪洪武大帝的旅程。

 

  明孝陵的規制如同皇宮一樣,有金水橋和類似宮門的文武方門。走進方門內會遇見一個碑亭,上有康熙皇帝在下江南時,對洪武帝治理明朝的讚嘆,親筆提寫「治隆唐宋」的碑亭,意思是洪武帝對明朝的治理要比唐朝、宋朝還要興隆。

 

  整個孝陵主體建築有享殿、東西配殿、明樓和寶頂。在參觀享殿時,聽到講解人員說原來享殿規模更為宏大,卻毀於太平天國事件中。後來皇帝下令重建享殿,需要二十萬兩白銀,但因當時中國正值多事之秋,沒有多餘的經費,地方官只能花七百多兩銀子草草重建一座享殿。

 

  享殿後則有明樓。「明樓」,是一座類似城門的城樓,就如同洪武帝地宮前的「天安門」,並兼有護城河的機能。儘管明樓在歲月的侵蝕下略有毀壞,但仍不難想像其當年的宏偉雄壯。進入了明樓就是洪武帝的地宮所在,地宮又稱為「寶頂」,與其稱為「宮」不如以「山」來形容更為合適。洪武帝的地宮以一座小山建起來,但地宮目前因為技術困難,甚至擔心毀壞地宮而未進行開挖。但從地宮的規模來看可以窺知一個開國者的建立宏圖大業的氣度和當初明朝國力的強盛。

 

 

3.明樓.jpg  
明樓

 

4.明孝陵寢宮復原示意圖.jpg  
明孝陵寢宮復原示意圖

 

  拜別了洪武帝則來到中山陵,拜訪中華民國的國父。中山陵的外觀可以說和台北的中正紀念堂有高度的相似,其皆以白牆藍瓦作為主要基礎。而與中正紀念堂不同的是中山陵從牌坊、墓道、陵門、碑亭、祭堂到墓室皆依山而建,並共有392個石階,象徵當時中國三億九千兩百萬的同胞,石階一層一層的往上而建,有種層層往上瞻仰聖殿的感覺。其中共有八個廣場,有著象徵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和五權憲法的意義。值得一提的是在祭堂內可能出於對孫中山先生的尊敬,是嚴禁拍照的,儘管有人試著拿出相機或手機來,馬上就被堂內的人員禁止,不同於台北國父紀念館中大家爭相拿著手機、相機拍照的現象。

 

 

5.中山陵祭堂.jpg  

中山陵祭堂

 

 

  另一個有著濃厚南京的地方——夫子廟秦淮風景區。整個風景區由夫子廟、江南貢院、王導謝安紀念館、烏衣巷等組成。建築風格是典型江南建築的黑瓦白牆建築,此地在東吳時期就是繁華的地區,六朝以後成為名門望族聚居地,商賈雲集、文人薈萃。宋代後更成為江南文化教育的重鎮。十里秦淮則在明清時代到達了鼎盛時期。夫子廟秦淮風景區上有著一條秦淮河在兩岸流過,河面船隻點點,充滿著江南水鄉的情景。



  夫子廟秦淮風景區吸引人的不僅是白天的風景,夜晚的夫子廟秦淮風景區更是格外美麗。從明代開始,秦淮河上即盛行燈船。到了晚上,不管大小船隻都掛上彩燈在河上行走。秦淮河兩岸的建築也會掛上彩燈,如夢似幻的夜景讓人不捨離去。難怪自古以來隋煬帝、明武宗(正德皇帝)、康熙、乾隆等帝王都已下江南為樂,甚至民間總是有皇帝多次微服出巡由江南的傳說。

 

  南京的陵園、秦淮河、建築、美食和歷史文化等融合,一再再的展現出它作為四大古都之一、六朝古都、十朝都會的氣勢和底蘊。不同於北京給人古老、刻板的印象。南京在工業發展中較少受到汙染;在近代政治發展中較少受到包袱纏身;在歷史發展中創造了它的新活力,是一座充滿活力、魅力的城市。

 

 

6.秦淮河夜景(圖片取自網路).jpg  

秦淮河夜景(圖片取自網路)

 

7.秦淮河日景.jpg  

秦淮河景(圖片取自網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史家周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