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羅羿萍 圖片/網路

 

  《戰地琴人》為真人真事改編,故事描述一個著名的波蘭籍猶太鋼琴家經歷

過二戰納粹黨的屠殺,他努力活下來,為了自己的未來及音樂。

 

圖一.jpg  

華迪史洛史匹曼

 

戰爭的起始,納粹的種族政策啟動

 

  華迪史洛史匹曼 Wtadystaw Szpilman)是位任職於華沙廣播電台的知名鋼琴家。1939年,他的家鄉波蘭深陷於德國侵略的危機中,雖然從廣播接收到英法兩國向德國宣戰的消息,隔天卻看到了大批德軍進駐波蘭,種種針對猶太人的種族政策使得史匹曼一家感到日子越來越難受,而這些政策只是德國納粹種族主義下的前戲。史匹曼邀請好友裘瑞克的妹妹多蘿塔(Dorota)到咖啡廳聊天時,卻意外發現咖啡廳張貼禁止猶太人進入的標語,史匹曼說:「這些人要當比希特勒更精純的納粹。」顯示出當時人人自危,猶太人不僅遭到德國人政策的壓迫,還有波蘭其他民族的排擠。

 

圖二.jpg  

一籌莫展的史匹曼一家

 

猶太人特區,孤立無援的猶太人們

 

      1940年德國進一步將猶太人集中於同一區域管理,生存條件日漸嚴苛,路邊時常有凍死骨或遭殺害的猶太人。1942年德國納粹準備將猶太人運送至集中營,史匹曼的弟妹一度與家人拆散,當他們回到家人身邊時,史匹曼的妹妹:「我再也不要跟你們分開。」表達出對家人的依賴,戰亂給予人們無助感、害怕喪親,而家人能為自己帶來溫暖與支持,史匹曼的父親召集家人買份牛奶糖,將其切成六塊分給每個人,簡單的一餐透露出史匹曼一家欲永遠在一起的決心。

 

圖三.jpg  

走在猶太特區的史匹曼

 

圖四.jpg  )

共享牛奶糖的史匹曼一家

 

         當史匹曼與家人準備一同搭上直達集中營的火車時,卻被擔任德國人職務蓋世太保的朋友拉出來,並要脅他快離開。史匹曼與家人分離的畫面雖短,但此幕為史匹曼人生重要的轉捩點。而後史匹曼在德國軍方底下做事,工作時巧遇故友,在猶太朋友的幫助下,他成功逃出德國軍方,靠著朋友們的援助,過著不見天日的生活,也使得史匹曼得經常挨餓,他曾因缺乏食物,只得吃下已發芽的馬鈴薯,導致中毒。

 

圖五.jpg  

與家人分離而號哭的史匹曼

 

圖六.jpg  

食物中毒的史匹曼

 

戰爭與內亂,存在於廢墟中的鋼琴家

 

      1941年德國在戰爭中節節敗退,在戰爭的摧殘之下, 波蘭成為空無一人的廢墟,史匹曼小心翼翼在斷垣殘壁中找尋生存之道,飢腸轆轆的他,難忘自己最喜愛的鋼琴。有一幕,史匹曼在某棟建築中找到一大罐頭,他欲用火爐的器具撬開罐頭,遇到德國上尉威廉歐森菲德(Wilm Hosenfeld),威廉上尉沒有立即開槍,反而詢問史匹曼的來歷,知曉他是鋼琴家後,威廉要他彈奏一曲,沐浴在月光下的史匹曼,用鋼琴聲奏出自己對戰爭的心情,琴聲中流淌出史匹曼二戰心酸的經歷與分離的痛苦。

 

      之後威廉上尉陸續供給史匹曼糧食,直到德軍準備撤退,威廉臨走前說:「不用感謝我,感謝上帝吧。」沒有自大的口氣,他覺得自己所做的事情是正確的,記載寫道威廉歐森菲德曾幫助過五十餘名的猶太人,片中雖未詳細提及威廉的心境,或許威廉認為種族主義是錯誤的,他為猶太人做的只是人道救援;而他使史匹曼感受到人性的溫暖,戰亂中史匹曼幸運的得到援助,即使只是一份食物,也足以讓史匹曼對人生、上帝重新擁有信心。

 

圖七.jpg  

在廢墟中的史匹曼

 

圖八.jpg  

彈奏鋼琴的史匹曼

 

圖九.jpg  

德國上尉威廉歐森菲德

 

戰後的餘音,人們的省思

 

  華迪史洛史匹曼於西元2000年逝世,史匹曼見證了二戰的破壞與納粹的屠殺,他失去家人與朋友,戰爭將其一生蹂躪不堪,科技進步使得戰爭更加殘酷無情,極權政府與種族主義興起難逃引發戰爭的宿命,戰爭期間人類自相殘殺,電影中雖有許多描繪人性醜陋面的橋段,但威廉上尉的援助,讓史匹曼感受到戰爭中仍存有溫暖,戰爭結束後,史匹曼曾試圖營救成為戰俘的威廉,可惜並未成功,1952年威廉於戰俘營過世。如果人們懂得同理對待他人,即可避免戰火下的悲劇片中威廉的幫助表現出人類的善良,即使身為納粹黨員,仍願意支援史匹曼,他尊重生命,也間接提醒著後人,我們無法修改歷史,但能從前人的回憶中了解過去的錯誤。然而在戰爭期間,仍有如威廉般善良的人,為他人帶來溫暖,願後人能持續傳遞這份溫暖,使和平與希望充斥於世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史家周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