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岳澄 圖/周岳澄、部分取自網路資源

 

  臺灣省道公路-臺九線中,連結屏東楓港至台東達仁鄉一段即是所謂的「南迴公路」。其圍繞著山型而建,陡峭曲折的彎道與險峻路況常被用路人戲稱為「難回」公路。行駛其中的駕駛與乘客常因顛簸路況而暈頭轉向,進而不經意地錯過了在綻藍海水與翠綠群山中,一處由人與鐵路、大自然相互交織的美麗秘境-多良車站。



圖一.jpg  

南迴公路依山傍水,

在約417.5KM處一個往山走的斜坡為通往多良車站的產業道路。

  

 

  多良車站位於日昇之鄉-太麻里鄉的南端,「多良」這個名字源自當地排灣族社名「打腊打蘭」。日治時期(1937年)時,以日語近音而改稱為「多多良」;直到1992年,鐵路南迴線在此設站,將其簡稱為現名「多良」,並於該年十月正式啟用。

 

  鐵路南迴線在規劃時考量瀧溪至金崙的區間較長,選擇在多良設站靠供單線列車交會。由於地勢關係,多良車站以高架設計,也因此從月台即可俯瞰太平洋;每當列車從隧道洞口中經過時,火車、太平洋及天際會連成一線,看起來就像是在海上行駛的火車,因此被稱為「最美麗的車站」。


圖二.jpg  

多良車站

   


 圖三.jpg  

當火車從隧道而出,融合了山、海、天的景色被遊客謂為一絕。

 

  鐵路的設站曾為村民們帶來些許便利,但仍擋不住當地人口的流失。多良車站因長期以來搭乘人數過少,鐵路局決定於2006年結束客運營務,之後僅做為郵輪式列車(一種特定列車,只在選定車站作停留,讓旅客下站到車站附近欣賞。)的停靠站,但到2011年十二月後,車站還是正式宣告廢站。多良車站只能孤獨地隱沒在瑰麗的山水中,乏人問津,只有同樣因人口外流而廢棄的多良國小陪伴左右。

 

  當多良車站與國小漸被人們遺忘之時,終於出現希望的曙光。當政府正思解決自莫拉克風災後大量漂流木堆積的環境問題時,適逢一私立機構捐出大筆款項以幫助原住民朋友從事文創產業發展及災後的整建。在政府與當地居民的共同合作下,廢棄的多良國小校舍有了新面貌,成立了積木工坊「向陽薪傳技藝樂校」,不僅幫助當地青年習得一技之長和成就感,也提供了不少工作機會使部落的經濟情況得到改善,讓外流人口能夠回鄉為部落及社區服務。

 

     
圖四.jpg  

向陽薪傳木工坊及其作品

 

 

圖五.jpg  

增設了觀海平臺,讓民眾能一邊欣賞美景並品嘗著下午茶

 

  經過一番努力,多良車站已煥然一新,整修後的車站與自然山水再度吸引遊客駐足,不時可看到遊客們拿著相機等待,爭相記錄這幅由海洋、山巒、公路、鐵路與人相互輝印的圖畫;現在也增設向陽薪傳的展場與咖啡館,讓民眾在觀賞多良的景色外,也注意到村民活潑的生命力及對故鄉地土的認同,雖然多良的生活資源及交通不便,但他們仍以樂觀態度享受生活;不僅以巧手改變了木材的價值,將漂流木提升為美觀實用的藝術品及家俱;也喚醒多良村民的成就感,攜手打造復甦多良的藍圖。

          
圖六.JPG  

多良國小與多良車站間的步道

 

  交通本在縮短人與人的距離及增加相處的時間,但過於便利反使人們變的忙碌,成了旅人。過去多良車站帶來了便捷,卻留不住離去;現在車站失去了接送功能,卻讓更多人注意到多良的美麗,願意花時間仔細認識這裡。或許,是人們的心、自然的美,讓多良車站成為一個「留住」人的地方。

 

 

*註:
 
車站地址:臺東縣太麻里鄉多良村瀧溪路8-1號

交通方式:

⑴自行駕駛:沿台九線417.5公里處依指標行即可抵達。

 ⑵搭乘公車:於台東車站乘鼎東客運往大武,於多良站下車, 循路標指示前往。

 ⑶搭乘火車:搭至瀧溪車站,步行路程約一公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史家周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