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卜允婷 圖/卜允婷
  
  橋頭,位於高雄市北端,北鄰岡山區南接楠梓區,在交通網絡的變遷下,橋頭車站於2008年 與高雄捷運紅線R23站(橋頭火車站)共構。新車站入口與捷運站合為一體,兩者交ˋ織而成的新風貌,經由一幅名為《天工開物》的大型公共藝術作品重新詮釋,以成色溫潤的陶瓷透露出土地與人的連結,幾何的圖案象徵現代城市,交融於這孕育蔗糖的土地,載運豐收的甘蔗橫越橋頭大地,撥開雲霧,開展出台灣現代化的紀元。


橋頭車站_圖片一.jpg  

橋頭車站與高雄捷運共構主體內部


  橋頭位於自然條件適合種植甘蔗的南臺灣,在日治時期,第四任臺灣總督兒玉源太郎與三井物產挹注大量資本,引進新式製糖技術與經營模式。橋仔頭(今橋頭)為臺灣的產糖要地之一,總督府於1990年成立臺灣糖業株式會社,設立第一座新式製糖工場,為了方便運輸物資,翌年5月,在鄰近糖廠處設置「橋仔頭乘降場」原本只是因應糖廠社業的運作的停車場,後來隨著糖業規模擴大,於1920年升級為橋仔頭驛。民國政府來台後更名為現稱的「橋頭車站」迄今。 


橋頭車站_圖片二.jpg  

橋頭車站舊站體


  現今橋頭車站外觀上不易端倪出它歷經的歲月年華,不過1930年改建的舊站房仍保留在新站旁邊,以圓柱支撐的水平式外觀、站內存有木製的候車座椅,充滿了日據時期的新式建築風格。橋頭車站隨著現代化糖業而起,日治時期,糖廠設立改變了臺灣的產業結構,農民從以往自給自足轉變成僱傭勞力、糖廠的受薪工人,隨著著糖業所設置的郵電、交通設施, 當時橋仔頭聚落是一片繁榮。但在1960年代以後,高雄加工區、楠梓加工區的成立,舊式糖廠逐漸沒落,糖廠停止運作後,糖業鐵路面臨轉型,改走觀光化發展,藉由政府及當地文化協會的保存及規劃,可以看到與在地文化的融合及新生,舊房舍、載運甘蔗的五分車,耀眼的陽光灑在當時曬甘蔗的空地,結合小販及休閒產業,吸引許多旅客前往。


橋頭車站_圖片三.jpg  

橋頭車站週邊糖廠風光與鐵路旁的橋頭歷史牆面塗鴉


 
  來到橋頭車站現址,不見當時糖業繁榮的光景,取而代之的是閃爍霓虹與快速交通網絡。不過沿著鐵道旁的小巷道,的是與橋頭歷史有關的牆面塗鴉映入眼簾,糖廠距橋頭車站步行約15分鐘,舊時光將躍然於眼前,藉著保存至今的製糖機具、房舍及載運甘蔗的小火車,顯示著當時糖業的風華,並融合現代裝置藝術、街道小販與街頭藝人,置身其中才能感受舊時光與新時代的輾轉交替、人與土地的交流脈動。


  橋頭車站與周邊糖廠古蹟,是一張古老又新鮮的藏寶圖,旅行的人們需要親自前來,沿著時光軌道與那些曾經在這片土地上的歷史相互對話。

 

 

 ※註

交通方式:

⑴自行駕駛:

高速公路南下:於岡山交流道下,往岡山方向行駛,左轉南行接省道台一線,進入橋頭區,經成功南路左轉站前街即可抵達。
高速公路北上:於楠梓交流道下,往台南方向轉入省道台一線,進入橋頭區,經成功南路右轉站前街即可抵達橋頭火車站。

 

(2)搭乘捷運:

與高雄捷運紅線R23站共構,提供前往高雄市區接駁服務。約4-10分鐘一班。

(3)搭乘火車

鐵路西部幹線或山線,至橋頭車站下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史家周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