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洪暄玫 撰稿/洪暄玫 攝影/洪暄玫

 

圖一.jpg  

站牌

 

  火車緩緩停靠在環山輕擁的小鎮,來到集集支線的終點站,這裡曾是繁榮一時的小鎮──車

 

圖二.jpg  

行駛集集站與車埕站的區間車

 

鐵道的搭建,伐木的重地


  早在日治時期,伴隨大觀發電廠的建造,原本孤寂的車程搖身一變為木材的集散要地而繁榮興盛。為了能更快速的輸出優良的木材,集集支線延伸至此,車也就成了輸入工程設備、原料和輸出木材的轉運站,日本著名的明治神社,其鳥居所使用的木材,就是自中央山脈的丹大林區採伐,再經由車埕火車站轉運出去。當時有許多人力輕便車停靠在此處,於是便有人稱此地為「車場」(台語),而後以音似的「車」來稱呼此地。

 

圖三.jpg  

區間車行駛的鐵道

 

鐵道的衰落,木業的沒落


  日治木業的興盛,到了國民黨播遷來台曾一度式微,所幸林業鉅子孫海,為擴大事業版圖,自高雄北上,在里車埕村設建「振昌木業公司」,並善盡木材的所有用途,發展從木業本身到周邊衍伸的相關產業,除了當作建材外,亦利用廢柴和樹皮發展製紙,木屑也製成家庭燃料用的原子炭。這使車當地的居民都能有一份維持家計的工作,為了方便員工生活,廠內的生活機能也盡可能地滿足工人的需求,因而帶起新一波的就業潮。然而到了1980年代,森林資源的枯竭加上國土保持的意識抬頭,環境的考量終究勝於經濟需求,伐木業漸漸的沒落後,車也漸漸的沉寂了下來。

 

縮圖四.jpg  

(左圖)富有歷史意義的木業展示館  (右圖)加煤/水平台

 

鐵道的再次興盛,車的木業觀光


  台鐵曾因集集鐵道的經濟價值與日劇減考慮停駛,但集集鎮卻極力推行集集支線觀光,推出計畫復駛蒸汽老火車頭的計畫,加上地方人士的極力爭取下,終於讓支線成功轉型為觀光鐵道。振昌木業第二代接棒人孫國雄兄弟,亦結合當地文史工作者推動車埕的社區營造,吸引乘客來到終點站車埕。又加上九二一震後,日月潭風景管理局投入大量經費整建此地,如今舊時的木業廠房改建成帶有歷史意義的木業展示館,原功用是浸泡原木、延長使用年限的貯木池,成了清靜的濕地沼澤生態區。車運用當地特殊的木業建築、富有歷史意義的日式建築、山城老街以及結合當地產業的梅莊,發展出一種屬於小鎮的獨特魅力。這裡也保留當時燒煤火車加媒、加水的設備──加煤/水平台,配合著停駛的火車,讓人能輕易在腦海描繪出當時燒煤火車行駛的樣貌,車的觀光也因此發展起來了。

 

圖五.jpg  

遊客紛至的景象

 

  漫步在車的鐵道以及街道上,感受著這獨特山城所擁有的愜意,車正用自己的方式,為每位駐足此地的人,留下美好的回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史家周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