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鄭英瓊 攝影/鄭英瓊

 

  草嶺古道,連接現新北市貢寮區和宜蘭縣頭城鎮大里山區之間,為清代連接北宜兩地的交通要道--淡蘭古道現在僅存的路段之一。其登山口位於大里天公廟,沿著山線行走,往右眺望便能看見宜蘭的外海地標--龜山島和一望無際的太平洋,兩旁樹冠茵綠,踩著一階一階的陡峭,依稀窺見了先人開荒的辛勞。

 

圖一.JPG    

大里天公廟,宜蘭名勝、道教聖地,其也有兩百多年的歷史


圖二.JPG  

草嶺古道登山口

 

圖三.JPG  

草嶺古道途間

 

  翻越過無數的階梯後,在看不見海灣的山鞍部中間出現了一片被青苔覆蓋的遺址,告示牌顯示出這是清代時期的一個小客棧,為提供往返北宜兩地的商旅歇息一宿的落腳點,如今能見的只剩下歲月侵蝕後的斷垣殘壁以供後人弔念。

 

圖四.JPG  

客棧遺址

 

  山頂上狂風陣陣,啞口兩旁的山壁上,清一色的芒草隨風晃動,山腰間的風平浪靜不復存在,但卻有一碑屹立於狂風之中。清朝同治六年(西元1867年),台灣鎮總兵劉明燈率軍巡防宜蘭時,路經兩地各立一碑,鎮立於此。當其率軍於山腹時有感先人開疆闢土之艱辛,便在草嶺巨石上拓下「雄鎮蠻煙」四字;劉又繼續率兵前行,至草嶺啞口遇狂風大霧,莫辨方向,乃取「雲從龍,風從虎。」之義,勒「虎」字以鎮之。過了兩百多年,坐落啞口間的虎字碑仍顯著「一夫當關,萬夫莫敵」的氣勢;雄鎮蠻煙摩碣也依然穩穩地立於荒煙蔓草間,其巨大的碑驅擁有一股雄厚穩重的氣勢,彷彿真能震懾住山妖樹靈。

 

圖五.JPG  

虎字碑。


圖六.JPG  

雄鎮蠻煙摩碣。

 

  走出蓊鬱的古道,耳聽身旁的流水淙淙,眼觀面前的一大片綠油油,身感兩側的微風拂拂,古道的終點是貢寮區的遠望坑親水公園,是一處很適合全家遊憩的地方。除了潺潺的溪水、綠意盎然的草地和供人休息的涼亭,比鄰的是一塊塊如棋盤般整齊的稻田和座落其中的農家。


圖七.JPG  

遠望坑親水公園。


  隨著時代的推移,公路和鐵路已取代古道的交通功能,但在觀光局的修整下,草嶺古道以另一種方式展現它的價值。人們在閒暇之餘,攜家帶眷走上兩百年前先人走過的道路,感受著大自然的恩典,體會著先民拓荒的艱苦,在陽光穿透綠葉下的茵茵,跳入時間的洪流,感受一切;秋冬之際,啞口上的芒草結出了大片大片雪白的芒花,是十一月難得一見的美景,襯著滿山遍野的芒花,虎字碑更顯的孤傲,但也別有一番風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史家周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