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宇芹 攝影/林宇芹 圖/摘自網路

 

  提起位於三峽的清水祖師廟,總會浮現人如潮湧、香火鼎盛的景象。但是談到這座「東方藝術殿堂」,後人也不能遺忘為這座廟宇全心奉獻的藝術家──李梅樹大師。

 

  沿著祖師廟前的長福橋來到中華路,再進入一條寧靜的巷道,便會發現李梅樹紀念館設立於一處的公寓大樓內。紀念館原址位於三峽民生街,直到一九九五年才遷至現址的中華路上;即使時光變遷,這座紀念館依舊設於三峽,其中的緣由,無論是從李梅樹大師的生平、畫作,還是他對祖師廟的設計與監工,都不難看出他與三峽深厚的聯繫。

 

 

圖一.jpg  

李梅樹紀念館

 

藝術與堅持 淺談李梅樹之生平

 

李梅樹出生於日治時期的三峽,且自童年起展現了他的藝術天份,對於繪畫的喜愛隨著更是隨著時間與日俱增,因此遠赴日本東京美術學校鑽研藝術成為李梅樹的一大志願,但父親並不贊成此行,李梅樹也只好遵照父親的意向,於師範學校畢業後返鄉任教並在同年完婚。

 

  雖然父親欲打消李梅樹遠赴東瀛之意,但是李梅樹對藝術的喜愛沒有削減,前往日本的理想依舊留存於心。於是在父親逝世後,李梅樹終於得到兄長的支持與贊助,在二十七歲時前往日本求學;期間雖然幾經波折,李梅樹還是成功於一九三四年完成日本的學業,回到故鄉。

 

李梅樹與「民間藝術殿堂」──三峽祖師廟

 

  如今,許多人們聽到三峽祖師廟,便會聯想到李梅樹大師,正是因他於一九四七年接下主持祖師廟重建的責任之故。對於學習西畫的李梅樹而言,廟宇的整建無疑是一項艱鉅挑戰;主持重建廟宇的三十六年間,李梅樹近乎每日抽空至廟宇督工,從祖師廟的屋頂到石壁、石雕到石柱,無一不視為其傾注身心的畫布,並全心投入他對藝術的熱情。祖師廟的重建歷經種種曲折,甚至到李梅樹去世後還是沒能完成;三峽祖師廟因為有李梅樹三十多年的奉獻,如今後人才能見到這座融合東西文化又兼具傳統的藝術殿堂。

 

畫作流露鄉情 李梅樹紀念館

 

  李梅樹曾說:「我的繪畫目標與理想,就是畫出自己所感動、所鍾愛的題材。」即便畫風隨時間而有所不同,但從作品中能夠看出李梅樹甚少脫離「台灣鄉土」、「自然風光」的主題。作為寫實主義的「堅持者」與「實踐者」,李梅樹的畫作貫徹了自然寫實風格:如早年「外光派時期」著名代表作《黃昏》,便是藉由西洋藝術的手法,聯繫對台灣本土的鄉愁,以及農家婦女的樸實;中期是李梅樹自西洋美術轉為本土風格的時期,因為監工祖師廟而減少繪畫的時間,進而使其作畫風格有所改變;晚期,李梅樹的作品主題回歸到自然,幾幅膾炙人口的三峽景致描繪,如《清溪浣衣》、《三峽春曉》都是完成於這段時期。

 

 

圖二.jpg  

李梅樹《黃昏》

 

 

圖三.jpg  

李梅樹《三峽春曉》

 

  李梅樹紀念館內,格局簡單但又帶著典雅、氣派卻沒有華麗的鋪張,有的只是昏黃的燈光,靜靜地將人們引入畫中那份樸實自然的情境。此處陳列著李梅樹的心血結晶,同時也是台灣、三峽的縮影,在這座清靜的紀念館中,人們將見證李梅樹與三峽所共同繪製的風土及自然民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史家周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