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嘉桓  圖網路

     

        當一個人活了14000年,他會變成什麼樣子?旁人又將用什麼眼光看待他?那當一個人「聲稱」自己擁有14000歲呢?除了被旁人嗤之以鼻的嘲弄、似乎也不會再獲得更多的關注。但今天做這件事的他不是瘋子,是史丹佛大教授,約翰‧歐德曼(John Oldman)。

 

圖一.jpg  

《這個男人來自地球》

 

 

  《這個男人來自地球》故事從約翰離職開始,倉促離職的消息,令約翰的好友們兼同事想要探究其因,在最後一天來到約翰的家中小聚。禁不住慫恿,約翰終於說出了長期深埋在心的秘密,一個埋了一萬四千年的秘密。他有著長久的壽命,已經一萬四千歲的他,每隔十年被發現容貌並未衰老時,就會遷徙離去。

 

  一個一萬四千多歲的可能性?在宗教學家、歷史學家、生物學家、人類學家、心理學家的認知中將有什麼反應?可想而知,對於這幾乎不可能存在的事實作出了最激烈的辯駁。可是過程中從未有一個能將約翰強力擊倒的破綻。「你1292年身處在哪?」當試圖想推翻約翰的說詞時,卻被反問道「那你去年的今天又在哪?」「還是你有可能,我是指,在你毫無感覺的情況下,吸取別人的生命?」說這句話的,原來是位剛經歷喪妻之痛的教授,聽到約翰作出這樣的宣言,又如何能夠坦然接

 

圖二 (640x360).jpg  

約翰接受眾人的質詢

 


  電影中,呈現了各個領域翹楚對於同一件事情,截然不同觀點的角度,對於時間的定義?從抽象的年華老去、歲月流逝,到實體計算時間諸如鐘錶等的辯論在片中不曾停止過。從中也能看到,人們對於一個難以接受的事情,會多麼的無所不用其極,想從已知的,去除這個令人不舒服的未知。對約翰口誤的破綻緊抓不放、用自己的知識領域不斷的質疑、或是堅持自己的信仰,不願相信。憤怒、錯愕、沉默、強迫自己冷靜又或是在瀕臨崩潰的聽眾間游移。但,約翰並沒有做出任何要說服他們的舉動,他只是陳述一個可能,一個幾乎不可能的可能。

 

圖三.jpg  

眾教授無法反駁約翰的言論

 

  就在絞盡腦汁也無法,整個事件以約翰的一句「一切都是他編織的完美謊言」結束,而眾人竟然也欣然接受,他們完全選擇忽視剛剛漫長的辯論過程,遺忘了「約翰,真的有機會是14000歲。」

 

      究竟是擔心害怕已知的知識遭到革命性的變革,還是單純的認為這是約翰的惡劣玩笑?對於已知的知識,我們是抱著深信不疑的態度,還是該抱著接受任何可能開闊胸襟自由探索?人自出生便是一片白紙,在社會化的過程中接觸許多知識,但這並不阻止我們探索,我們接受知識,是為了能成就更多,而非限制禁錮自己的思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史家周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