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張儷馨 撰稿/張儷馨 逐字稿/蕭妤珊、張儷馨、陳澤欣 攝影/鄭英瓊

 

  歷經大一的「世界通史」,同學們對大二必修「世界現代史」的課程想必帶著更多迷惘與期待。本期的史家周刊將訪問授課經驗豐富的周雪舫老師,帶領大家踏入「世界現代史」的無垠境地。

  
世界現代史通常由十九世紀末起講述,課程以一般史家認同的重要事件為主,又因其為現代史,所以強調「現代化」的概念。歐美國家文化的創新於此時期達到巔峰,其所引發的事件深遠地影響著各國發展,進而導致世界趨勢變化,因而以西方國家為課程主軸。

  
雪舫老師提到,在二戰後各殖民地雖已獨立為國家,仍須面對世界強國的勢力壓迫,而在文化、經濟、政治上無法實質的獨立,加上落後的發展,弱勢國家更需向較現代化的國家學習,才有可能與其競爭,此更可說明現代化為世界現代史的核心。而現代世界就是一個全球村,任何國家發生的事情都會互相影響,就此觀點讓我們瞭解不能再閉關自守,別的國家如何發展,皆是我們必須了解的重要課題。

  
世界現代史的課程多以美國、歐洲史觀為參考資料,有別於國高中課本裡的單一史觀,使我們更能於空間上、時間上接觸到史家對同一件事情的不同見解,進而深入思考、理解其為何秉持這樣的觀點,如:老師曾於98學年度提供同學一本由法國人所撰寫的《全球新趨勢》,其中較為強調文化上的環境保護、婦女問題等,政治方面則佔較少篇幅,即可看出歐洲學者與美國學者所在乎的議題不盡相同。

  
在老師的課程中,會將英文選讀發給各小組,使小組可以一起分擔英文史料,並透過英文資料上台報告,使用正反不同看法的史料做評論,培養同學們獨立思考的能力,並藉由課堂上的討論,讓擅長用文字表達想法、較害羞於開口的同學們能勇於發言,無論提出的看法是否正確,皆透過加分使同學們突破自我,亦能於論辯的過程中,激發出思維上新的火花。若時間足夠,老師會播放一些紀錄片或電影藉以增加課程的豐富度,更拉近同學們與史實間的距離。



圖一.JPG  

與雪舫老師的合照



  
另外,雪舫老師給予尚未修習世界現代史的同學們的建議是,可以先從翻閱一些教科書著手,如《世界現代史》、《西洋現代史》等,若英文閱讀沒有問題,則可選擇較薄的原文書,其內容不但提綱挈領,亦能於閱讀過程中發現作者如何去挑選這些事件,進而了解其用意,幫助同學們思索歷史的足跡。老師覺得,正因為英文而能使我們緩慢閱讀,更能細嚼其中的內容並深度思考,相較之下,中文卻常使人們快速掃過資料,而忽略一些重要細節,所以建議同學可以嘗試原文書籍。

  
「了解與我們切身關係的二十世紀世界文明,以其洞悉世界現代史,進而掌握全球發展的脈絡」是老師希望帶給同學們的學習目標,帶著對「現代化」的好奇,突破對原文的疏離,克服將獨立思辨轉為語言表達的恐懼。總結以上,相信同學們已迫不急待徜徉在世界現代史的奧妙之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史家周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