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林宇芹 圖/摘自網路

 

  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人類社會因工業化而邁步前行;在這個物質與精神文明豐富多彩的時代,人們將進步的生活與藝術相融合,孕育出商業、娛樂與藝術性兼具的「新藝術派」。

 

提到新藝術派的繪畫,人們不可不聯想到阿爾豐斯.慕夏(Alfons Maria Mucha)。作為新藝術的象徵,慕夏也被視為捷克的國寶級藝術家,其創作所表現的風格與同期畫家相比,擁有截然不同的韻味,清新、柔美與夢幻皆是常用於對慕夏作品的讚詞。

 

一夕成名的關鍵:《吉絲夢妲》

 

  誕生於捷克的慕夏,在一八八七年前往巴黎進修;幾年後,因為一次的契機造成巴黎街頭轟動,無疑地,引起巴黎人民對他的注意。令慕夏就此發跡的關鍵,即是這幅名為《吉絲夢妲(Gismonda)》的海報畫作。

 

 

圖一.jpg  

海報《吉絲夢妲》

 

  一八九四年的聖誕夜,當人們放下工作、歡喜地慶祝佳節時,法國知名的女演員,莎拉.伯恩哈特(Sarah Bernhardt)正苦惱著新劇《吉絲夢妲》的海報設計無人接手,對於當時失去贊助者的慕夏而言,受到擁有「女神」之美譽的名伶所託,又怎會有拒絕的理由?於是,慕夏便透過印刷廠接下這項工作。又有誰能料到,慕夏宛如受到謬斯女神的眷顧般,當這幅為歌舞劇所繪製的大型石版印刷海報一問世,便讓巴黎民眾為之癡迷。

 

  畫作《吉絲夢妲》中,有著慕夏一貫的風格:清新甜美的色彩運用,女性柔美的形象,以及頭部後方常有著光環;下半部的留白,有一說是因繪製的倉促而未能來得及完成,但也有人認為白色使得女主角的形象更為突顯。《吉絲夢妲》雖然是作為戲劇的海報而公開,但是作品上並沒有過多的演出資訊,有的僅僅是以其特殊字體所描繪之劇名、演員莎拉之名,以及劇院名稱;除此之外,海報上女主角手持棕梠枝的暗示,以及底部看似邪惡的男子,也是象徵戲劇內容的描繪。

 

  《吉絲夢妲》的熱烈反響,使莎拉和慕夏簽定為期五年的合約,陸續為其所演出的戲劇繪製多幅精美海報,奠定慕夏在巴黎的地位,其畫作的影響力甚至跨足至首飾、服裝等方面。雖然慕夏於巴黎一舉成名,但是與在商業設計上的聞名相比,他其實更希望自己能夠專注於藝術的創作。儘管如此,「慕夏風格」依然對往後藝術發展有著極大的影響力,至今仍可在日常生活中見到許多慕夏作品所遺留的足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史家周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