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吳宣翰  圖/吳宣翰

 

       科隆〈Köln〉,一個台灣學生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熟悉的是,依稀在國、高中歷史課本上看過那高聳、幾乎進入雲霄的科隆大教堂〈Kölner Dom〉;陌生的是,除了教堂外觀,教堂內部則有什麼能讓遊客絡繹不絕的法寶?

 

       筆者與大多數人一樣,懷抱著懷疑與期待的心情前往位於萊茵河畔的科隆。科隆所屬邦為北威邦〈Nordrhein-Westfalen〉,從馬堡出發可由法蘭克福轉換搭乘ICE 列車前往科隆火車主站〈Köln Hauptbahnhof〉,車程僅需2小時左右。筆者夜晚投宿的旅館位於萊茵河右岸的車站〈Köln Messe / Deutz〉,並於翌日與天主教教友的同學一同望彌撒。

 

圖一 印有北威邦(Nordrhein-Westfalen) 邦徽(Wappen)的火車車廂.JPG  

印有北威邦〈Nordrhein-Westfalen〉邦徽〈Wappen〉的火車車廂

 

圖二 萊茵河右岸Köln Messe  Deutz的火車站主體.JPG  

萊茵河右岸Köln Messe/Deutz的火車站主體

 

圖三 科隆城市地圖。.JPG  

科隆城市地圖。

科隆大教堂與老城區集中於萊茵河左岸,位於霍恩佐倫橋〈Hohenzollernbrücke〉與德意志橋〈Deutzer Brücke〉之間。

 

圖四 從火車站一出來,即是大教堂。目前高塔正進行整修工作。.JPG  

從火車站一出來,即是大教堂。目前高塔正進行整修工作。

 

圖五 夜間由科隆大教堂返望科隆主火車站 (Köln Hauptbahnhof).JPG  

夜間由科隆大教堂返望科隆主火車站〈Köln Hauptbahnhof〉

 

       從主火車站出來後,映入眼簾的即是科隆大教堂,其雄偉不僅是在教科書上看到的,大大小小的尖塔共計50餘個。西元1164年,教堂由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將原存放於米蘭主教堂的「東方三聖」遺骨,贈予科隆大主教。1225年開始,原主教堂不堪負荷前來朝上的信眾,決定開始擴建,期間因財政問題等一度中斷,直到1842年終由普魯士國王威廉四世〈Friedrich Wilhelm IV von Preußen,1795-1861〉重新獲得支持後動工。最後,於1880年由高齡82歲的德意志帝國皇帝威廉一世〈Wilhelm I,1797-1888)象徵性的放下最後一塊基石,並在同年宣告完工。然自此後仍有大大小小的維修與擴建施工,直到今日。

 

       二戰期間,由於科隆大教堂目標過於醒目,盟軍特意避開而不直接轟炸教堂,則讓此一世界前三大的教堂方能保留下來。而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96年將納入世界文化遺產。

 

圖六 2014年正是「東方三聖」的遺骨,贈予科隆大主教850年紀念。.JPG  

  

展覽的海報

〈2014年正是「東方三聖」的遺骨,贈予科隆大主教850年紀念。〉

 

圖七 教堂的正門,令人驚艷的聖像可以想像當年工匠如何精細雕刻,仿若這身時空大門前,遙想1914年時的人們也由此出入。.JPG

教堂的正門

〈令人驚艷的聖像可以想像當年工匠如何精細雕刻,仿若這身時空大門前,遙想1914年時的人們也由此出入。〉

 

圖八 挑高42公尺的教堂大廳與穹頂,每周六日,上午10時與12時,兩時段各有主日彌撒,進行約90分鐘。.JPG  

挑高42公尺的教堂大廳與穹頂

〈每周六日,上午10時與12時,兩時段各有主日彌撒,進行約90分鐘。〉

 

圖九 彩繪玻璃與唱詩班─ 筆者參與主日彌撒當天也是使徒聖瑪竇 (St. Metthew)紀念日,當日由女子唱詩班為信眾獻唱,其成員皆為青少女。.JPG  

彩繪玻璃與唱詩班

─筆者參與主日彌撒當天也是使徒聖瑪竇〈St. Metthew〉紀念日,當日由女子唱詩班為信眾獻唱,其成員皆為青少女。

 

圖十 以德、英、法、西、義、繁中六種語言所寫的告示牌 進入彌撒前有教士在此一牌子前確認進去的目的,Gottesdienst 就是主日禮拜的意思。.JPG  

以德、英、法、西、義、繁中六種語言所寫的告示牌

進入彌撒前有教士在此一牌子前確認進去的目的,Gottesdienst就是主日禮拜的意思。

 

圖十一 當周末正是教堂廣場前舉辦的中國節 (Chinafest)。活動邀請中國藝術雜技、內地知名搖滾樂團等參與演出,並設立了一個360° 的攝影屋,可環視上海浦東與全上海市區。.JPG  

 當周末正是教堂廣場前舉辦的中國節〈Chinafest〉

活動邀請中國藝術雜技、內地知名搖滾樂團等參與演出,並設立了一個360° 的攝影屋,可環視上海浦東與全上海市區。

 

       在參觀歷經800多年的人文結晶,筆者認為,身為一個渺小的人類,我們不能用任何的詞彙來形容教堂的美,教堂內部的裝飾、彌撒的莊嚴也唯有親身體會,才能感受,盼有朝一日讀者們也能親臨,眼見為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史家周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