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陸軼雋    圖/來自網路

 

世上愛吹笛的孩子不少,但法國畫家馬內(édouard Manet18321883)運用簡單的光影和構圖技巧,讓吹笛男孩成爲一個經典的藝術圖騰。《吹笛手》簡潔優雅的畫風,直至今日都對藝術家創作人物畫作品產生深遠的影響。

 

愛德華馬內是19世紀法國著名印象派大師,他擅長運用色彩變化與明暗效果,使其畫風較之同時期其他畫家的作品更為簡潔與優雅。《吹笛手》、《奧林匹亞》是其成名之作。

 

圖一.jpg  

《吹笛子的男孩》

 

《吹笛手》可謂一幅單純的人物畫。亮灰色背景與黑紅黃三色服飾形成強烈的色彩對比,輔以人物安詳的表情,相較于同時期其他畫家喜歡用華麗的色彩和複雜的構圖來追求更好藝術效果,馬內卻用簡單的三色和單調的背景,構築了一個震撼的畫面:沒有華麗的背景,只有吹笛手安詳地吹著手中的笛子,沒有笛聲卻勝似有聲,帶給我們心靈強烈的衝擊。

 

 這幅作品的絕妙之處在於其簡單的創作構思當時的作品追求宏大華麗的背景,但《吹笛手》只是一幅簡單的人物寫真,沒有其他的附加含義。這樣單純人物的構圖,與當時歐洲畫家所追求大場面(例如戰爭、宮廷等)、多人物的畫風截然相反。

 

由於馬內反感當時過份渲染大場面忽視對人物本身刻畫的畫風因此他更著眼於人物特徵的細緻刻劃。《吹笛手》中,孩子穿著的軍服是馬內極力著墨的。黑色的上衣、紅色的褲子、金色的笛套與白色的鞋套,構成強烈的視覺衝擊孩子的面容與手部動作,體現畫作的動感;二維的平面畫法和簡單的構圖背景,使這幅畫在同時期的畫作中獨樹一幟;平淡無奇的側影與略顯僵硬的背景,形成鮮明的對比。這種主題與當時其他畫家創作士兵主題的畫作追求宏大戰爭場面迥然不同,簡單的處理,更衝擊人們的心靈,從而使《吹笛手》成為法國奧賽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自然主義作家左拉(Émile Zola,1840-1902)也曾稱讚過:「我相信不可能比他更簡單的手段獲得比這更強烈的效果了。

 

圖二.jpg  

作者愛德華‧馬内

 

       駐足畫前仔細端詳時,會覺得男孩的目光似乎一直注視著我們,這是透視畫法帶給觀賞者的心理錯覺,這一小技巧展現出作者的匠心獨具。相較傳統人物像中人物呆板僵硬的神情,小男孩安詳平和的吹笛神態使今天的觀賞者們仍然與畫家有著強烈的心靈共鳴。我想,這幅畫所要傳達給欣賞者最重要的訊息或許是拋開創作時的繁文縟節,簡單亦能帶來心靈震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史家周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