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承翰   圖/蔡承翰

 

  魚路古道原稱金包里大路,建於清光緒29年,為早年先民往返金包里(今金山)與八芝蘭(今士林)的重要道路,金山磺港的漁民多經由此路運送魚貨,因得魚路一稱,也因為附近的大嶺(今擎天崗)在清領時期曾有湘軍駐紮的「河南營」,所以又稱河南勇道,而現今以陽明山國家公園內的擎天崗大草原為界分為南北兩段。

 

(圖一).jpg  

魚路古道入口處眺望圖

 

(圖二).jpg  

古道上的解說立牌,幫助我們了解古道的歷史

 

  搭乘國家公園的遊園車至擎天崗,從遊客中心後方的土地公廟「嶺頭喦」開始即為魚路古道北段,循著路標步行約20分鐘能看見一座「金包里大路城門」相傳日治初期抗日三猛的簡大獅曾以陽明山為據點,修築此城門,作為限制人們進出的關卡,可早已毀損。如今這座重建的城門或許是借題發揮,但背後的歷史傳說也讓行經此地的人們多了份思索的趣味。

 

(圖三).jpg  

金包里大路城門

 

  出了城門道路又分為兩道,較為寬闊的道路是日治時期日軍開闢作為馬匹拖拉和軍武運送的「日人道」,而另一道較為狹窄的便是先民開拓的魚路古道,沿著路標行往金山方向行走,十月正值陽明山上的五節芒花開,山間健行之餘又能欣賞花海,跨過地界石「大石公」進入金山後,不久就能見到「許顏橋」,此橋是茶商為了避免橫渡溪谷的茶葉濺濕出資所建,原橋於日治時期遭沖毀,民國85年參照舊式拱橋復健,倚橋眺望山靈水秀的景色,思古幽情不言而喻。

 

(圖四).jpg  

地界石大石公

 

(圖五).jpg  

許顏橋

 

  魚路古道是陽明山上熱門的登山景點,此行路上不少慕名而來的登山客、山友團。魚路擁有豐富的歷史人文與自然景觀,使它在歷史上不斷改變自身,從先民的經濟道路、朝廷官民的要道、日軍的軍備道路,直到現在是國家公園所維護的休閒步道,這些珍貴的歷史遺產至今仍沒有被時間遺忘,反而隨著時間流逝,更顯現其歷史價值。當我們漫步在其中,除了思考先民如何艱苦的走過,還能了解先民如何與大自然親近、共存,進而反思我們對待大自然的態度。

 

(圖六).jpg  

陽明山五節芒花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史家周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