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賴韻安 圖片/自攝、網路

 

圖一.jpg

市場門口

 

崛江商圈的起源,最早可溯及日治時期高雄港的興建計畫,由於鹽埕區缺少一條可疏通愛河水量的河道,於是開發了貫穿該區南北的大渠,並將該渠周邊設作「崛江町」。民國六零年代,崛江町建造名「大溝頂」的市場,周遭商業活動因而興起,加上當時主要行政區位於鹽埕,相對地帶動該地的經濟成長。因崛江鄰近高雄港,使它成為運至高雄的舶來品集散地之一;充滿新鮮感的舶來品吸引了大量顧客,各式販賣新潮服飾、外國化妝品的商家讓此地成為當時最時髦的商圈。

 

圖二.gif

當時的市場

 

圖三.jpg

當時留下的地磚

 

興建計畫帶起崛江貿易和商圈的發展,除了因海運而開設的店家,第一家由臺灣人創立的百貨公司──大新百貨亦設立於此,其包含購物、休閒、娛樂等符合各式需求的綜合性設施。民國七零年代後期,政府考量鹽埕地區面積狹小而遷移行政區,商業中心也隨之轉移至五福、三多等地,同時五福路興建了規模更大的大統百貨,引領其周圍的新崛江商圈發展,舊崛江因人口外流而逐漸沒落。

 

圖四.jpg

電影《高雄發的尾班車》中的大新百貨

 

圖五.jpg

大統百貨

 

經過長期的慘淡經營,當地人與市府決定重塑以往的繁華,進行一連串的翻新與再造計畫。嶄露新風貌的崛江商圈裡,仍保留著懷舊風格的成衣行、質感古樸的木製菸斗專賣店,巷弄中更多了新潮的甜品店,其彩繪牆壁上畫著特色地圖,引導旅客探訪新面貌的崛江。

 

圖六.jpg

新指標

 

圖七.jpg

現在的商圈內部

 

崛江曾是高雄最發達的地區,優越的地理條件使它得以成為工商繁榮的區域,經歷數十年的更迭,崛江已無過去的喧鬧擁擠。如今它變化成另一種風貌,從人潮擁擠的都會場所,轉變為洋溢著復古氣息的街區,雖不見往年門庭若市的盛況,但取而代之的是純樸的人情味。透過歲月洗禮的街道少了吵雜、多了一份靜謐,為崛江商圈增添另一種風味,讓緬懷往日的人可到此處享受都市中難得的寧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史家周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