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鄭英瓊 圖片/網路

 

  對於多數孩童來說,手裡的故事書就是他們的世界,孩子們經常想像自己是故事裡的主角,在擊敗邪惡一方後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其中最耳熟能詳的《格林童話》收錄不少故事,皆含有深遠的意義,如《漁夫和他的妻子》述說一對貧窮的漁夫夫婦因貪得無厭,最終一無所有的故事,簡易的敘事方式告誡孩子普世的道德觀,亦無形地傳達特別的意念。

 

  《格林童話》由雅各布格林Jacob Ludwig Carl Grimm和威廉格林Wilhelm Carl Grimm兩兄弟所收集、編撰,多為德意志民族間廣泛流傳的故事。《格林童話》除了教育孩童,更是為了凝聚德意志民族的精神意識而著,繼十七世紀的啟蒙運動以來,民族自決的理念在人們心中萌芽,亦影響到未能統一的德意志民族。西元一八零六年,法國皇帝拿破崙強迫解散神聖羅馬帝國,刺激了德意志的知識分子,他們為了德意志的統一,盡其所能的在政治、法制、思想、文化上進行民族融合,格林兄弟為此創作出《格林童話》,以簡單的童話消弭不同語言、文化帶來的區域阻礙。

 

圖一.jpg

格林兄弟

 

  自一八一二年發行第一版《格林童話》後,至一八五七年間進行七次的改版,第一版《格林童話》雖是現今民俗研究學家的寶庫,但內有過多的色情、血腥、暴力情節,多數的母親或褓母無法接受這樣充滿腥羶色的劇情,為了保持銷售量和受歡迎的程度,格林兄弟除了刪去大量兒童不宜的橋段、使用隱晦手法將其包裝成適合幼童觀看的故事,也進行了故事改寫。此舉不只覆蓋該故事原本的面貌,德語中部分語言和修辭更因此被純淨化。

 

  童話隨著資訊時代發展,開始以各種表現形式呈現,例如:漫畫、動畫、小說、歌舞劇等等,不僅對兒童教育有莫大影響,更帶給大眾對於童話的全新感受。廣為流傳的《格林童話》經過近兩百年的演變,其教育意義越發容易被孩童吸收,如《白雪公主》、《小紅帽》和《狼與七隻小羊》勸導幼童不要隨便相信陌生人,以免造成無法挽回的悲劇;《不萊梅的城市樂手》與《勇敢的小裁縫》則是弱勢族群(平民)以智謀戰勝上層階級(貴族)的抗爭,教導孩童面對強大勢力時需要思考、運用智慧解決問題,而不是放棄抵抗。此外,亦有探討中世紀社會現實的故事,《糖果屋》批判因戰亂飢荒而丟棄孩子的普遍行為,《長髮公主》則是反思傳統父母教育女兒的方式,盡其所能的封鎖小孩對於性的一切認知所帶來的反效果。

 

  在當時紛亂、人民反抗貴族的年代,格林兄弟用淺白易懂的童話作為民族的共同記憶,淺移默化地凝聚人民的向心力,成功地為民族的文化融合貢獻一份力量,即便在兩百多年後的今天,世人或許已淡忘《格林童話》的另一樣面貌,但想傳達給閱聽者的寓意仍持續影響著世界,格林兄弟不但成就德意志民族的統一,更成為日後兒童文學的典範,啟發幼兒豐富的想像力與價值觀的認知,使他們建立判斷是非的能力,如此富含歷史意義與教育性質的童話才得以流傳至今,成為童話集中的經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史家周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