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瀞云 圖/網路

 

        中國繪畫史的發展上,文人畫興起於宋,昌盛於明代。其風格強調詩、書、畫、印結合,水墨重於色彩,一筆一畫皆能體現畫家創作過程的心態、氣質和個性,並與畫中主題相融合,因而有逐漸脫離現實的傾向。此外還有中國著名的山水畫,以呈色穩固、不易褪色的石青和石綠為原料繪製,亦稱作「青綠山水」,表現形式則著重於工整的筆法和色彩。

 

明代仇英的《桃源仙境圖》卻將這兩種幾乎相反的繪畫形式相結合,畫中峰巒疊嶂,山間雲霧繚繞,樹葉扶疏間有溪水潺潺,還有三位白衣文人臨流而坐,展現遠離世俗的氛圍。此畫取材自陶淵明《桃花源記》,描繪文人理想中的隱居之樂,是明代十分受歡迎的題材,人們嚮往理想鄉的心態實乃因當代文字獄之盛,陶氏的遁世思想深受時下文人青睞。仇英將詩中所歌詠之農家式理想鄉加入文人的情調,並融合工整的畫面技巧與繁複用色,筆墨精工富有士人之氣,設色妍麗但不落俗氣,巧妙地使明豔的色塊與墨線調合,進而達到艷與雅的和諧。

 

(圖一)仇英《桃花仙境圖》.jpg

仇英《桃源仙境圖》

 

        作者仇英為漆匠出身,並未接受高等教育,憑著一股繪畫的熱情便離鄉背井至蘇州闖蕩。他工作之餘勤練畫藝,全心創作常使其忽略頭頂艷陽,即使遭烈日畫上道道汗痕也渾然未覺;此般精神吸引畫家文徵明的注意,以為其乃可造之材因此極力提攜,使仇英逐漸在蘇州畫壇嶄露頭角。

 

仇英深知自己未具文人畫的才華,因此從能發揮自身專長的青綠山水畫入手。而此幅《桃源仙境圖》實為作者無法放下對文人畫的嚮往,將青綠重彩融合文人筆墨開創出青綠山水的新典範,不僅重振沒落的青綠山水,更得以看出未受正規教育的仇英,其心中理想與文人並無二致。後世觀畫者常以為仇英之畫精美但內涵層面不如他人,不過人們不該忽略此畫包容文人畫的特徵,回到作者創作當下的思慮,或許便得以感受仇英試圖在展現山水技法的同時,渴望與當時代文人把臂而交的心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史家周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