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洪暄玫 攝影/洪芷翔

 

  驪歌聲起的六月,許多即將畢業的大學生,正要展開他們新階段的旅程。而此次,史家週刊特地邀請歷史四乙的羅易同學,來為我們分享她對於未來的藍圖所做的規劃及申請香港大學藝術所所做的準備。

 

圖一.jpg    

歷史四乙羅易同學


確立目標,勇往直前

 

  早在大二時,羅易同學便決定未來要從事藝術史的相關研究。而之所以選擇香港大學藝術所進修,一方面是因為豐富的師資,另一方面是為了圓從兒時至今,欲至香港大學讀書的夢想。因此,在決定好志向後,她利用暑假的時間去研究香港大學有無適合的科系及老師,並積極的向該大學教師發信,詢問是否能帶領她做這方面的研究,很幸運的有一位老師與羅易同學所研究的領域相關,也願意帶領她做這方面的研究,最後終於順利申請到自己所夢想的香港大學。

 

提前思索,充足準備

 

  而羅易同學之所以選擇藝術史研究的原因,一是因其本身對於藝術有相當的興趣,二是於大二時,修過張省卿老師的巴羅克時代之藝術這堂課後,老師鼓勵她可以從事這方面的研究,才開始思索是否要走向藝術史研究這條路。她更補充地說,自己算是很早即規劃好往後所要走的方向,並建議同學,如果之後欲從事研究的話,最好大三上學期的時候開始考慮,可以將在史學方法所做的成果作為日後研究方向的準備,若是想要申請偏向實務性的研究所,最晚大三下學期也要開始做相關的準備。


  
圖二.jpg  

羅易同學受訪情形


不畏異鄉,成長獨立

 

  做為一個前往另一個陌生的環境讀書的學生,羅易同學表示,原先在於大陸的生活,成長的過程中都未離浙江大學太遠,從幼稚園至高中都是就讀浙江大學的附屬學校。而大學時期時,則支身一人來到台灣,於此她,學會了獨立。因此對於即將換至另一個環境,她並不感到太多的害怕。且她更認為,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獨特的氣質,年輕的時候應該要多去別的地方看看,才能夠增廣自己的見聞,也可以藉由在那個地方讀書,去體驗不同的文化、生活方式。

 

圖三.jpg  

採訪者與羅易同學、當日同受訪的常悅同學合影

 

  對於研究所後的打算,羅易同學說應該會前往英國念博士。她也提到現今是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資料量充足,但卻缺少一個具有專業性的標準,傳遞正確的訊息。所以她計畫於唸完博士後,能夠將自己所學與社會做更多的連結。而這種跨領域的合作,是來到歷史系後才有的想法。在四年的學習中,「歷史無所不包」的包容性、自由性是她最大的啟示,只要她願意做,這種跨領域的困難,並不會形成她的阻礙。她更是於採訪近尾聲時,建議同學,在尋找自己的興趣時,可以多方涉略。並且要親身接觸後,知曉自己是否真正喜歡或是討厭,在確認自我興趣後所做的決定,將來才不會後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史家周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