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承翰 圖/網路

 

  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是歐洲不斷改變的時代。十八世紀歐洲盛行浪漫主義,由對社會不安的想法及反動築構而成,加上工業革命物質與工業技術的提升帶動社會進步,歐洲的藝術風格開始著重於理性、真實而富有形體的寫實風格,對以往偏重個人情感寄託的浪漫主義提出反叛。隨著社會思想與藝術風潮的轉變,其過程不免有過渡期,在浪漫主義與現代主義兩大藝術風格間,產生了名為新藝術運動的創意思潮。

 

  新藝術運動發源於比利時和法國,出現在十九世紀末期到二十世紀初期的短短三十餘年之間,其特色是運用許多富有生命力、似波浪般流動的線條,同時不忌諱運用新式材料與機械裝置作畫,這樣的呈現方式比起傳統的作品多了絲活力與動感。被譽為捷克國寶的阿爾豐斯‧慕夏Alfons Maria Mucha)作品《黃道十二宮》便是為此一時期的代表作。

 

(圖一).jpg  

慕夏《黃道十二宮》

 

  《黃道十二宮》整幅畫的背景是點綴著綠草鮮花的大輪盤,輪盤上繪有十二星座的圖像與符號,象徵著一年十二月;圖片下方有著一大輪盤與一弦月代表白晝與黑夜。雖名為黃道宮,但畫作正中央的女人卻是最吸引人注目的地方,她穿著華美的服飾、帶著細緻精美的頭飾與華麗燦爛的珠寶,略帶嫵媚的眼神不是正視著觀賞者而是轉頭面向側邊,垂落的流順秀髮所運用的手法,即是新藝術主義的主要特色與招牌。

 

  慕夏的創作不乏許多外型漂亮的女神,其帶有波西米亞風格的造型更展現出慕夏對自身民族的熱愛,而《黃道十二宮》也成為慕夏日後許多作品的原圖與基礎。原先這幅畫是為香檳省出版社所設計的月曆,後來當地一雜誌主編看到後十分欣賞,即選定它作為其雜誌之月曆,可見慕夏的技巧藉著此作品的發表在當時的業界相當高的評價。

 

  新藝術主義盛行的時間不長,在慕夏過世後更被視為過時的藝術作品,但在一九八零年代再次受到世人的矚目。新藝術主義被運用的範圍逐漸變得廣泛,不只限於藝術,包括建築、設計與應用美學皆是其應用範圍,而慕夏身為此一主義的代表作家,在雜誌及廣告平面設置上佔有一席之地,他的作品在我們的生活也四處可見。《黃道十二宮》尤其受到喜愛,至今至少有九種不同的印刷版本,其經典形象在發展出以純裝飾的女性側臉圖為主架構的商業設計,而捨棄文字說明的《拜占庭頭像》風潮。即使到現今,也許能發現周遭事物或多或少都存在慕夏與《黃道十二宮》的影子,新藝術透過生活與時間逐漸融入各種事物,不再只是藝術,亦是生活。

 

(圖二).jpg  

慕夏:拜占庭風頭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史家周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