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陸軼雋 照片/陸軼雋

 

  漫步在輔大的校園中,同學們或許會留意到,不少社團或是系所活動的宣傳海報上,地點常常會定在「小巴黎」、「情人坡」之類的地方。不禁讓身為輔大人的我們好奇學校中一些建築,比如「野聲樓」、「耕莘樓」等命名的原因,本次史家周刊將帶著各位讀者,了解輔大校園地名背後的故事。

 

圖一.jpg  

野聲樓

 

  在輔大,不少建築的名稱都以人名取名。例如「公博樓」、「濟時樓」和「國璽樓」三座圖書館,就分別以錢公博神父(1919—1977)、費濟時主教(Msgr Eugene FAHY S.J. ,1911—1996)和單國璽樞機主教(1923—2012)的姓名命名。而學校中的行政單位的名稱,也多與輔大校史有淵源的人物有關,如「野聲樓」中的「野聲」,為第一任校長于斌樞機主教(1901—1978)的表字,「耕莘樓」則源自輔大在台復校後的第一任董事長田耕莘樞機主教(1890—1967)的姓名。

 

圖二.jpg  

公博樓

 

  輔仁大學為天主教大學,教堂的存在是不可或缺的。在社團博覽會周,同學們時常會見到在淨心堂前有不少社團的招生攤位,但「淨心堂」的名字又是從何而來呢?原來,「淨心」二字取的是「聖母是無染原罪之身,故內心潔淨」的意涵。輔大另一個「堂」—中美堂,不是一座教堂,而是綜合性的體育館,不少初到學校的學生,一定會望文生義,認為「中美」指的是中國和美國,其實不然,「中美」二字,是從復校後第二任董事宋美齡,和其丈夫先總統蔣中正的姓名中,各取一字,以表達對他們支持輔仁大學在台復校的尊敬感謝之意,同時「中美」二字的確恰好對應了中國和美國,因此更有促進中國和美國交流之意。


圖三.jpg  

淨心堂

 

  雖然輔仁大學為國際化的學校,但你相信能不出校園,就可以「漫步歐洲」嗎?漫步在「小巴黎」、「維也納森林」、「情人坡」就可以讓你「身臨其境」!不過有同學會問,這些地方都在哪裡呢?答案是,都在外語學院周邊!這些地名都是外語學院的老師和同學們創造的,比如「小巴黎」,就是法文系的「傑作」。由於設有木質的長椅,帶著一絲自由浪漫的氣息,宛若身處巴黎,久而久之,法文系的師生便將這裡稱作「小巴黎」。到了每年的「法文周」、「德文周」等,這些系的同學們便會在情人坡、小巴黎擺攤,販售好吃的外國食品,表演外國的舞蹈等,讓走過路過的師生彷彿真的到了國外一般,好不熱鬧!

 

圖四.jpg  

小巴黎

 

  輔大處處是風景,連小小的地名,竟然也會有如此多的故事和學問!下次,如果看到社團的海報寫著活動地點在「小巴黎」,卻不知道「小巴黎」在哪裡,最終擦肩而過,那真是太遺憾了!身為輔大人,不可不知輔大事,多留心身邊一些不起眼地名,或許能發現其中精彩的故事。

 

圖五.jpg  

情人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史家周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