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採訪、撰稿、攝影/張瀞云 

 

  學習不只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更要能將所學應用在生活中。而在這多變的複雜社會中,有些人覺得只專精於一種學科已不足以應付迎面而來的種種難題,因此進入大學後,多半會以雙主修或輔系為目標,與此同時課業壓力也大幅增加,卻鮮少有人知道還有一種不僅能多元學習,壓力也較小的修課方式──「學程」。本次史家周刊特別邀請張儷馨同學向大家分享其修習哲學諮商與輔導學程的心得和收穫。

 

初衷


  現代人普遍壓力大,常常有心事無處抒發,甚至有著找諮商師代表自己生病的迷思;若和朋友傾訴又害怕影響其心情,只能獨自一人默默消化憂鬱的情緒。儷馨同學表示周遭的親友且包括她自己,都有類似的問題,她修習這門學程的目的,除了想藉由學習如何傾聽來幫助身邊的人,也希望解決自身的困擾。此外,她認為諮商輔導這一領域的未來發展趨勢十分良好,畢竟愈來愈多人有心理上的困擾,然而心病並沒有特效藥,需要緩慢的引導和治療。

 

圖一.JPG  

侃侃而談的儷馨同學



以哲學之眼 看心的世界

 

  甫聽到哲學諮商與輔導學程這一長串的名稱,內心的疑問油然而生,哲學與諮商如何結合在一起?想必很多人覺得摸不著頭緒。首先須了解,此學程為哲學系、心理系以及臨床心理系三門學科結合而成,希望能透過哲學思考再輔以諮商技巧,進而引導被諮商者找到其心理癥結所在,而後慢慢解決問題。

 

  為什麼需要先透過哲學思考呢?並不是每位被諮商者都清楚自己心理上的糾結點,他們能感受到自己情緒不佳,但無法說出具體原因,這時便需要哲學諮商師以各種問題緩慢引導,從被諮商者口中的隻字片語中抽絲剝繭,找出心中未解的結,「我覺得哲學能夠幫助我們更有邏輯地去思考內心深層的想法,然後從這個面向去落實在諮商上,這真的是一件很酷的事。」儷馨同學語帶興奮地說道。

 

將心比心 諮商體驗


  透過儷馨同學的介紹,我們得知為了使同學們能將哲學應用在生活中,有一門必修名為哲學諮商理論與實務,這堂課的上課地點並非一般有黑板桌椅的普通教室,而是團體討論室,同學們彼此之間不會有桌椅隔閡,能更自在的討論哲學議題,大家一開始也許會被一堆看似玄乎的哲學問題嚇住,但後來會發現原來哲學可以和生活上遭遇過的許多兩難情況相連結。

 

在實務方面,老師會安排每個同學接受哲學諮商師的諮商,「要自己先被諮商過後,你才會理解被諮商者的感受及需求。」儷馨同學解釋老師的用意。另外,她透露其真的在每個星期二下午去找諮商師,持續四個禮拜,並且明顯感覺自己那一個月心情與態度變的相當正向積極。經過半學期的課程,儷馨同學認為此學程不僅讓她對於諮商有更深一層的認識,對哲學也有很大的改觀,不再視其為空泛而不知所云的學科,而是一種更深層且多角度的思考方式。

 

予學弟妹的感想與建言

  在訪談最後,儷馨同學推薦對心理諮商有興趣的學弟妹來修習這門學程,且鼓勵大家不要害怕哲學,可以先閱讀相關書籍,並跟隨老師的腳步慢慢去了解,便能掌握老師想傳達的核心。訓練自己用以不同的方式思考事情後,你會發現歷史與哲學視角的不同之處,這不僅是個有趣的體驗,也能成為諮商輔導上的利器。不論你是想幫助別人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亦或是像儷馨同學一樣想要抒發自己的憂鬱,哲學諮商與輔導學程都能讓你有所收穫。

 

(圖一)侃侃而談的儷馨同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史家周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