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者/蔣寅文 照片/蔣寅文、Lloco Hoja

 

  隨著時代不斷向前邁進,許多古老城市在經過現代文明的洗禮後,其傳統風貌漸漸被商業形式所覆蓋,然而日本著名的古都「京都」卻仍保持著「古老文化之都」的形象。或許每位來訪者都會發現,京都體現出的時代感並不只是因為建都已久,亦是由長遠以來各式文化資產積累而成的歷史厚重感。

 

圖一.jpg  

京都傍晚沿路景色

 

  來到京都以前,不少歷史書籍與旅遊指南皆提供筆者該地的基本知識,同時令人神往古都的歷史與文化。雖然張愛玲曾言:「我們對於生活的體驗往往是第二輪的。」但即使生活與生活的戲劇化間難以劃界,有些感動卻是真正來到當地才能第一次感受。自現代化的京都車站搭上公車遊歷市區,沿途映入眼簾的,是一棟棟大樓和神社相鄰的街景,身著現代服飾的人們穿梭於傳統寺院祈福。這座舊稱「平安京」,仿中國唐代洛陽城型式並作為日本文化和政治中心長達千年之久的城市,今日所呈現的樣貌使人難以劃清古今之界。

 

  公車緩緩行駛至京都市區外圍,來到筆者本趟旅行的首站──祇園。此地過去作為藝妓和舞妓表演的娛樂場所「花街」而受人非議。時過境遷,這些花街文化反成了該區引以為特色的傳統,來訪者也爭相一睹難得的藝妓風采。經過燈紅酒綠的熱鬧花街後,於傍晚時刻步入一旁的花見小路〈註一〉,便能見得佈滿著町家建築〈二〉的日式街道點起微光,此般古樸景緻令筆者彷彿置身江戶時代的日本,深深感受到古老文化氣息仍未死絕。

 

圖二.jpg  

花見小路。與藝妓拍照通常都有嚴格規範,也不易遇到。通常會遇到的是屬初學者的「舞妓」。

 

  探訪過外圍的衹園,公車駛入歷史交錯的京都中心,在那裡有一座見證時代交替的城堡──二条城。二条城位於古代平安京的朱雀大路,在棋盤格局規劃的京都中處於中央縱軸上,足以顯見其貴重的地位。作為江戶幕府將軍德川家康於京都的寓所,經過幾代的擴建後,成為幕府在關西地區的權威象徵;然而當日本跨出維新的步伐時,二条城於1867年見證末代將軍德川慶喜與明治天皇的「大政奉還」儀式,為象徵舊有體制的幕府劃下句點。今日,美麗的傳統日式庭院仍在,但昔日權傾一時的家族已不復存,此番差異留給筆者對世事變化無常的感慨。

 

圖三.jpg  

德川幕府的興衰──二条城

 

  自二条城往北徒步行走幾十分鐘,便會踏入一片占地廣大的公園,身處於行車幹道旁的它卻以幽靜隔絕了喧囂,令筆者不自覺感到放鬆。不知情者,可能只將其視為一座都市公園,實際上這裡曾是天皇及其家族居住的京都御所,後世將之擴建為京都御苑。由於此地是日人懷抱重要情感的皇式建築,二戰時美軍曾欲將其鎖定為原子彈轟炸的目標,後此計劃鑒於京都保存眾多古物而遭決策者反對。這段歷史在今日看來或許僅是一段小插曲,但其結果使京都御所及京都市免於成為戰爭的灰燼,亦讓今人得以至此感受園內的靜謐,並探詢歷史的痕跡。

 

圖四.jpg  

京都御苑。如今皇室家族已鮮少造訪這裡,不過是許多日本國民小憩片刻的幽靜之地。

 

  每旅行過一座城市,人總會將其所見之物化作一種風貌進而向他人述說。對於京都,過往旅者多賦予其「歷史和文化」之風貌,但筆者在經歷此次訪遊經驗後以為它並非如此籠統。京都如現今其他城市一般有高樓聳立和繁忙的交通,與此同時更包覆著延續千年的古老文化內涵,這般古今交錯實屬現代京都可貴的「風情」。

 

 

〈註一〉:「花見」一詞可以泛指賞花,但多指觀賞櫻花。花見小路名稱意涵為「美麗的櫻花盛開在這附近」,三月底至四月中適合於此賞櫻。

二〉: 此處特指京都的「京町家」,為職、住一體型的住宅樣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史家周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