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撰稿/蕭妤珊 圖/史家周刊

 

  時光荏苒,史家周刊已邁入五載,本系列「今昔史家」亦進入尾聲,從古今史系通訊到教師節特刊、五十周年特刊,帶領大家回顧過去歷史系的刊物,看前人的經驗與心血一點一滴傳承至今。2011年,第一任總編楊鈞凱與其團隊成立《史家周刊》,並藉資訊流通快速的網路平台發行刊物,至今周刊已刊載近六十種不同系列,而現今周刊本身不只承襲前人的精神,亦在歷任總編的領導下展現出不同的風貌。

 

(圖一)今昔史家系列預告圖.png  

今昔史家系列預告圖

 

  如史家周刊的理念:「『史家』,是研讀歷史的我們,共同具備的身分。『史家』,更是指我們一起歡笑、成長的『歷史大家庭』。」而史家人的使命為,記錄屬於歷史系每個關鍵時刻,譜寫出史家周刊的「歷史」。因此運作變得相當重要,從第一屆團隊以來,工作人員、營運模式並無多少改變,如一嚴謹的編輯部,組長們即為編輯,組員為作者,於每周三中午的開會,討論系列主題,再由組員撰寫並於周六上交稿件,之後與組長們不斷地修改直至定稿,到周三發刊。

 

  發展至今,史家周刊有固定的系列,如九月迎新,即為帶領新生了解輔大歷史系,作為大學生活的開始;而五月、十二月的兩場重要賽事──北歷盃、史學盃,讓讀者感受運動賽事迷人之處,看每位選手的奮力拼搏成為彼此青春的一筆;下學期更有精彩決倫的史韻比賽,一睹歷史系有多少令人驚艷的美妙歌聲;鳳凰花開的六月,有感人溫馨的大四導師訪談,也有學會精心策劃的畢業茶會,讓大家即使無法參與,都能知道歷史系每個重要的時刻。

  除系上的活動系列外,周刊也有不少介紹類的文章,從老街漫遊、車站故事等系列,一探在臺灣這塊土地大大小小的故事。另外有每周專欄,從過去的「歷史上的今天」、「每周一電影」、「每周一畫」,今年度則是「每周一照片」,從照片本身,探討照片背後的故事,另一方向為照片顯現的大時代,由照片寫出其傳達的時代訊息,帶領讀者穿越古今,細細品嘗照片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圖二)過去系列預告圖.jpg  

過去系列預告圖

 

  而作為周刊重要的成員組長們,不論是已擔任兩年或甫上任的組長,都對史家週刊有特別的情感,張瀞云(歷史二甲)為該學期被提拔為組長,從組員轉換為組長又是另一個挑戰,她語帶靦腆說著,加入周刊除了訓練文筆,亦是鞭策自己勤奮學習每件事物;而對丁品惟來說(歷史二甲),周刊是讓他能抒發靈感的場所,也能與其他成員互相切磋,進而理解自身的不足。

 

  除了史家周刊的事務外,每位組長亦都有其他事務,然而他們仍盡心盡力,以嚴謹的態度面對每篇文章,不斷與組員討論、修改,問及對自己和組員們的期望,他們都有深深的期盼,如林宇芹(歷史三乙)希望能拿捏好改稿的分寸,在修改之餘亦能保有作者的原意,另外兩位丁品惟、張瀞云為大二組長,亦期許自己和組員間有良好的溝通及配合,願每個成員都能發揮其長處,真心誠意喜歡史家周刊,並樂在其中。

 

  史家周刊不僅是系上的刊物,亦是傳遞資訊及揮灑創作的園地,對史家人來說更是凝聚成員的地方,予每位成員在此練習文筆,學習攝影、繪畫、寫稿、採訪等,而筆者希望史家周刊透過紀錄歷史系每個美好的時刻,不僅能強化與系上連結,同時讓師生關係更加親密,亦期望這份史家精神能綿延流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史家周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