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奕晴 圖/網路

 

  綿延的歷史洪流中,天下的局勢總是隨著時代分合不斷,從分裂到統一,這漫長的時間裡,總有令後人爭相討論的事件與人物,如東漢末年的三國鼎立。魏蜀吳陸續稱帝,戰局僵持了數十年,這其中的是非紛擾總是令人想一探究竟,坊間更有許多稗官野史、文學作品以此時代作為藍本。而三國時代的群雄在後世史家眼中,更以不同形象留存於各式史書,其中「曹操」便是正反評價兩極化的爭議性人物。

 

  「奸雄」、「奸臣」皆為後人予以曹操的稱號,他能擁有這些名號自然有其根源,《三國志》中曾記載周瑜對曹操的評價:「操雖託名漢相,其實漢賊也。」這句若翻成白話文,則為「曹操雖然名義上是漢朝的丞相,但實際上卻是個奸賊」。周瑜乃孫吳著名軍師,在立場上與曹操對立,有如此極端的言論,也是在所難免;然而,撰寫《史通》的劉知幾對於曹孟德的評價似乎也不高:「賊殺母后,幽迫主上,罪百田常,禍千王莽。」挾天子以令諸侯,罪過甚至勝過王莽,可見劉知幾眼中曹操的所作所為是多麼罪孽深重。另外,關於曹孟德的負面評價,不僅來自各代的史家,被尊為「天可汗」的唐太宗雖肯定他的帶兵用人技巧,但於品德而言卻是如此:「朕常以魏武帝多詭詐,深鄙其為人。」

 

圖一.jpg  

曹操畫像

 

  除了後世帝王及史家們的評價外,著名的文學作品《三國演義》更是間接影響一般大眾如何看待這位話題性十足的歷史人物,羅貫中筆下的曹操可說是最具有人性色彩的角色,他擁有雄才大略卻殘暴奸詐,帶出人們普遍具有的矛盾特質。「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這樣直白且霸氣濃厚的敘述,也只有曹操才能與之相匹配,雖說他具有王將之才,但殘忍的行為仍令當時的人民苦不堪言。《三國演義》縱使是「七分實,三分虛」,且多被認為是「尊劉貶曹」,但若曹操沒有做過這些事情,羅貫中又豈會空穴來風,憑空捏造呢?

 

  以銅雀臺為例,《三國演義》中的銅雀臺是曹操為蒐集天下美女而建,晚唐時期的詩人杜牧也以〈赤壁〉為名,留下膾炙人口的「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意為如果當初周瑜沒有借到東風,那以美色聞名天下的大小喬便會讓曹操奪去,鎖在銅雀臺那層層高樓之中。雖然此段純屬杜牧虛構,但曹孟德的好色卻是有目共睹的,據《魏志·后妃傳》所載,他可考證的妻妾共有十五位,就更別說稗官野史中那些繪聲繪影的傳聞了。

 

圖二.jpg  

銅雀臺模型圖

 

  曹操在生前未能成功篡漢,而是由他的長子曹丕正式建國,國號「魏」,史稱「曹魏」。作為最終統一天下、稱霸中原的先驅,曹孟德功不可沒,但他的殘暴及多疑卻讓他被後人冠上「奸臣」、「奸雄」之名,多少良將功臣之才都死於他的不信任,歷史已給了解答。縱觀正史與野史乃至於文學作品,可得知曹操本性便是如此,無論《三國演義》或後世史家們是否有加深其負面印象的行為,其所作為應得的評價,早在曹孟德斷氣的那刻,便已注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史家周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