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洪欣慈 圖片/洪欣慈

 

  對於臺灣各地的莘莘學子來說,六月的空氣中瀰漫著歡喜、離別與不捨,因為學生們將離開校園展開全新生活。不過即便在大學畢業後同學們各分東西,四年下來的回憶卻不會散去,甚至憶起時仍歷歷在目。本次《史家周刊》以問卷的形式,調查並統計輔仁大學歷史系應屆畢業生們對大學四年的回顧。

 

  本次針對一零四學年度畢業生所設計的問卷方向為:回憶過去四年生活中印象深刻的人事物、個人的學習成長、未來規劃及經驗談等。至稿件截止總計有二十五人填寫本問卷。

 

  根據抽樣調查畢業生們對系上印象深刻的活動,並列第一者為大一劇展和新生隔宿露營(簡稱宿營),原因是能夠在兩項大型活動中感受到整體的參與感。雖然合作過程不免有爭執與摩擦,但眾人攜手完成一件事的成就感與對自身能力之肯定,皆得以使人學習和成長。票數緊追在後的,是系上運動社團的年度盛世之一:「史學盃」,對於將身心投入球類社團的同學來說,無疑是累積經驗的大型賽事,甚至是貫穿整個四年的精彩回憶。另外亦有人提及學會每年主辦的音樂比賽──史韻,認為它不僅具有延續性,更可以看見每屆的不同;也有人認為每天和老師及同學一起上課就是他四年中印象最深刻的事。
 

圖一.png

對系上印象深刻的活動 

 

  說起大學生活,「上課」的確為眾學生共同的經驗。當問及印象深刻的系上課程及教師,同學們發表各式各樣的回應,而其中最多人提及者為陳識仁老師的中國通史、魏晉南北朝史等,以及郭容吟老師的法國史、歐洲經濟史。除了課程內容,系上學生們亦會對老師說過的話留下深刻記憶,甚至成為經典名句,如克思明老師一再耳提面命的:「要來上課!」因為到校上課是同學們把握、吸收教授們知識精華的機會,亦能與同學建立良好關係。

 

  回首走過的這四年,同學們在活動及課程中,不論過程是哭是笑,皆有所成長。有人於畢業前達成入學時的初衷、找到人生方向,然而也有同學仍處於迷惘中。四年的時間不長也不短,但不可否認大學階段是人生發展的黃金時期,每個人的感受亦各不相同,故在問卷中請同學們為其選「一個代表字或詞」

。有同學以「樂」、「愉快」表達其心情,也有人充分享受「忙」或「自由」,更有人乾脆以「衝」字表現出自己積極追求目標、力爭上游之心;另一方面亦有同學在四年中仍無法確定方向,所以選擇「混」、「憾」、「迷惘」等字詞,不過其中還隱藏著令人會心一笑的「睏」字,不禁讓人回想起自己或朋友在課堂中「點頭」的回憶。如今大家各自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對於下一步的規劃,根據數據統計有將近一半的人選擇投入職場,還有四分之一的人繼續升學讀研究所而剩下的四分之一則另有規劃。

 

圖二 .png

畢業後的規畫

 

  最後請畢業生在離校前,以一句話分享其四年的經驗予即將入學的新生,其中多數為把握時間充實自己、認真讀書也認真玩等叮嚀,亦有人鼓勵多多開闊視野,因為:「人生中,不知道什麼東西會在何時派上用場,但曾經付出過的努力不會背叛自己。」另外也有同學提醒:「想清楚什麼是自己要的,若不喜歡歷史系,要趁早規劃轉系或培養興趣,因為大學並不只是學習知識的地方,也是出社會的過渡期。」呼籲學弟妹要選擇自己所愛,愛自己的選擇。「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雖是老生常談,但它十分適合代表畢業、邁入社會的階段,而送舊以後伴隨的即是迎新。在此引用吳宣翰同學(史四乙)的話以迎接新生:「儘管上帝把語言的陸地給了中文人,把思想的海洋給了哲學人,但時間的這片天空是給歷史人翱翔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史家周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