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芝羽 圖/網路資源

 

人類自古以來就有使用圖騰作為群體象徵的習慣,藉此區分你我的群體歸屬。這些圖騰可以是動物、植物、甚至是抽象符號,國花便是一種現代國家所使用的圖騰。國花可能經由政府機關決定而產生,也可能是人民基於默契而達成認可。不論是來自何者,各國國花的背後意涵皆可反映出該國特殊之處;不同的國家也許恰好以相同的花卉用作代表,但其選擇必是源於自身特有的歷史因素,因此國花可說是一個國家的文化縮影。

 

英國(全名:大不列顛與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因為特殊的政治體制,使得內部四個王國各自有其代表國花:英格蘭為都鐸玫瑰,蘇格蘭為薊草,威爾斯為韭蔥或黃水仙,北愛爾蘭為酢醬草。其中又以英格蘭的都鐸玫瑰最為特別──它不是實際存在的植物品種,而是十五世紀英格蘭國王亨利七世所設計的花卉圖案。

 

在十五世紀中期,英格蘭金雀花王朝的兩大王室分支「蘭開斯特家族」和「約克家族」為了爭奪王位繼承權,爆發了玫瑰戰爭(西元1455-1487年),最終以蘭開斯特家族的亨利七世擊敗了約克家族的最後一任國王理查三世、贏得英格蘭統治權,結束了金雀花王朝三百多年的統治。戰後為和解兩家族多年的衝突,亨利七世娶了理查三世的姪女伊莉莎白,並將分別代表著蘭開斯特家族的「紅玫瑰」與約克家族的「白玫瑰」結合,設計出外紅內白的雙色花「都鐸玫瑰」,以此作為英格蘭的國花。都鐸玫瑰象徵著玫瑰戰爭的落幕,同時代表著蘭開斯特與約克兩家合作的都鐸王朝開端。

 

23.png

紅白雙層的都鐸玫瑰

 

亨利七世在位期間大量使用都鐸玫瑰,當作他對王位所有權的政治宣傳。他在西敏寺內部東側增建一座以都鐸玫瑰裝飾的聖母教堂,此處埋葬了都鐸王朝五位君主中的四位(亨利七世的兒子亨利八世例外)。之後的都鐸君主也延續了用都鐸玫瑰裝飾在各處的傳統,亨利八世將溫徹斯特城堡的「圓桌」重新彩繪、加上都鐸玫瑰,伊莉莎白一世的肖像上方畫面是王冠和都鐸玫瑰。都鐸玫瑰並沒有隨著都鐸王朝的結束而消逝,後繼斯圖亞特王朝的王室徽章亦有都鐸玫瑰點綴其中。西元1800年,英國議會頒布命令規定都鐸玫瑰為英格蘭王室的代表徽章,這於1982-2008年鑄造之英鎊20便士的正面伊莉莎白二世女王頭像換了三次,然而反面一直維持都鐸玫瑰的設計即可見其重要性。

 

24.jpg

溫徹斯特城堡的「圓桌」



                  直至今日,英國依然可見都鐸玫瑰。在泰晤士河河岸的倫敦塔,其衛兵制服的圖章由王冠、都鐸玫瑰、薊草和酢醬草組成。[1]儘管英格蘭國花的誕生是出自於王室政治目的、缺乏平民參與決定,[2]但從過往的「王冠與玫瑰」形式到如今「王冠與三國花並列」,英格蘭國花隨著時代不斷被賦予新的任務。都鐸玫瑰不只在十五世紀英格蘭內部為蘭開斯特與約克家族帶來和平,並在之後成為王權的象徵,它更跨越朝代更迭繼續存在,見證英國王室逐漸退下政治舞台,轉為現代英格蘭與其他王國友好合作、朝未來前進的冀望。

 

[1] 威爾斯由於加入聯合王國的時間相較其他二國早很多,常常與英格蘭視為一體。英國國旗便沒有威爾斯國旗的要素。

[2] 不過2002年英國的Plantlife基金會選辦了英國「縣花選舉」讓民眾參與投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史家周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