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蕭忻蕊 圖/網路資料

 

  近代臺灣歷史中,能看到女英才輩出,成為人們敬仰的榜樣。當中的女傑蔡阿信、謝雪紅等人,給大眾印象多為堅忍剛毅,少有剛中帶柔的形象,然而,「溫柔」卻可完全應用在另一位女子身上。有甜美微笑與歌聲的她,不僅擁有顯著的影響力,並貫穿了時代的進程。這位女子,就是我們所熟悉卻又陌生的鄧麗君。

 

從小就展現過人音樂天賦的鄧麗君,十四歲踏入樂壇後,仍不斷精進實力,歷經二十八年的歌唱生涯,成就她在華人音樂史上不可動搖的地位。有人稱,只要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鄧麗君的歌聲,此美譽並不誇張。以改革開放後中國人對她的熱衷為例,白天聽鄧小平宣揚政治理念,晚上開著收音機聽鄧麗君演唱,甚至延伸出「白天是老鄧的天下,晚上是小鄧的天下」的傳說,對中國的影響力由此可見,直至今日,鄧麗君仍在中國獲選最有影響力人物之列。究竟是何等力量,使得這位女子的影響力,即便過了一世紀仍歷久不衰?

 

若從其作為歌手來看,音樂是無國界的語言,本具有強大的感染力。然從時代來看,二十世紀中葉的世界風起雲湧,尤其東亞正籠罩在一片愁雲慘霧中,無情戰火與動亂肆虐,美蘇冷戰也使兩岸情勢相對緊張,而鄧麗君正是在此環境下出生。順應時勢,加上因政局播遷來臺的家庭背景,她的演藝事業注定離不開國家與政治,至聲名遠播,自然以愛國藝人的稱號在國際舞臺上活躍。

 

圖一 (1).JPG

溫柔婉約不僅在鄧麗君的微笑與歌聲裡,也是她的代名詞

 

鄧麗君的歌曲,表面看似詠嘆愛情的悲歡離合,骨子裡則述說著民族情懷。從她的人生能看見近代中國的歷史,她所唱的更是那一個年代的故事,是人們共同的根源與記憶。從這些歌曲,人們細想愛情的酸甜苦辣,也想起回憶裡的那座小城、懷念的故鄉,及那些久別未再重逢的美好年代。此外,鄧麗君也以實際的行動表現對民族的關懷。1989年,當中國學生在天安門靜坐,她在臺上唱著「我的家在山的那一邊」,親自出面聲援。雖隔日發生天安門事件,粉碎她重回中國的夢想,仍未使她放棄疾呼民族統一。由上述因素來看,雖打著明顯的政治術語,鄧麗君的歌仍帶有安慰的力量,向世界宣揚堅定信念,征服成千上萬人的心。

 

圖二 (2).jpg

鄧麗君參與聲援天安門學生的慈善演唱會

 

畢生歌頌愛情,卻抱憾而終;為熱愛的民族奉獻精神,卻從未踏上魂牽夢縈的祖國。鄧麗君的一生宛如一道流星,短暫而耀眼,所散發出的光芒不僅照耀兩岸人民,也繼而擴散到世界各地。對華人來說,她是打造流行音樂的重要基石;對二十世紀末的臺灣與中國人來說,是無可取代的安定力量;對於現代人,或許已有些生疏,但從那段風雨飄搖的歷史觀看一位音樂奇才的誕生及殞落,仍能發現其對時代的價值。即使時間已久,《甜蜜蜜》等膾炙人口的歌曲仍傳唱至今;縱然時代的變換與步調匆忙,但鄧麗君與她的歌聲會深烙在臺灣的記憶裡,永不抹去。

 

 

參考書目:宇崎真、渡邊也寸志,《鄧麗君的真實世界》,臺北市:199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史家周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