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孫雷 圖片/網路、 《日本の軍装幕末から日露戦争》

 

在非西方地區的軍事現代化(亦可說是「西化」)過程中,來自西方國家的「軍事顧問」一直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經歷武力叩關後的日本江戶幕府末期(1854 1868)也不例外。在部分影視娛樂作品的影響下,相較於軍事配備和西方較類似的倒幕派,幕府方軍隊則被描繪成一群使用傳統武器──刀矛、弓箭和簡陋的火繩槍、穿著舊式的鎧甲,抗拒使用西式武器的武士集團,似乎雙方呈現出「近代槍砲vs傳統刀劍」的浪漫對決,但實際上真的是如此嗎?

 

事實上,自嘉永七年(1854)年美國艦隊叩關結束鎖國以來,不論是走向主張打倒幕府的倒幕派藩國,或是幕府本身和親幕府的佐幕派藩國,大多都逐漸開始配有近代化的西方武器,但受限於本身經濟能力、有無與外國商人交易的管道等原因而參差不齊。日本內部政局因為叩關的衝擊,使以往的體制與觀念開始動盪,數次小規模的武裝衝突,以及與西方國家間的摩擦,例如:四國艦隊砲轟長州、薩英戰爭等,使得部分的幕府官員和各藩的有志之士,體認到西方武器帶來的壓倒性優勢,引進和裝備西式武器的風氣開始在各派勢力中逐漸出現。

 

除了大量引進和使用西式武器裝備外,在經過上述的幾次對外衝突後(例如薩英戰爭時,薩摩藩方面發現雖配備了西式武器,卻仍無法在對抗過程中取得優勢),有志之士逐漸了解到必須配合上相襯的作戰方法,才能發揮西方武器應有的威力。因此不論各派都開始招募軍事相關背景的西方人,前來擔任軍事顧問。基本上這段期間各派所招募的軍事顧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協助研究自製西式武器、彈藥等等的技師,另一種則是對各藩國士兵之訓練教官。

 

文久二年(1862)幕府展開的「文久改革(ぶんきゅうかいかく)」之中,開始以西方國家的軍隊為範本,建立起直屬的武力「幕府陸軍(ばくふりくぐん)」,作為對抗國內日益艱鉅的政治情勢之王牌。該軍隊仿照西方國家的編制,分為步兵、騎兵、砲兵三部分,並且耗費巨資配備各式西式武器。作為幕府的王牌,幕府陸軍在天狗黨之亂和第二次長州征伐等行動中,取得的成果不僅相當有限,甚至因訓練和戰術的不成熟而頗有損失。在這樣的情況下,幕府體認到幕府陸軍必須要搭配西方的作戰方法,才能真正發揮出應有的實力,因此在慶應二年(1866)新將軍德川慶喜就任後推行的「慶應改革(けいおうかいかく)」中,決定聘請外國軍事顧問前來整編幕府陸軍的方針。

 

圖一.png

建立初期的幕府陸軍,可以發現除武器裝備外仍保持著較多的傳統樣式

 

江戶幕府向英國和法國提出這樣的構想,但在英國的拒絕和法國的支持下,聘請以查爾斯‧夏諾安(Charles Sulpice Jules Chanoine,18351915 )中校等十九人組成的軍事顧問團,並於慶應三年(1867)抵達日本。

 

圖二.jpg

法國軍事顧問團合影

 

顧問團已將幕府陸軍全面現代化為目標,不僅對步、騎、炮三軍進行針對性的訓練,並新增工兵這一軍種,對於武器使用和戰術進行全面性的更新,甚至包含將官兵之間的軍事禮儀西化、西式制服的設計、以及引進旗語和小喇叭等通訊號令等整編工作。

 

圖三.png

1867年改良後的幕府陸軍步兵裝束

 

圖四.jpg

倫敦新聞畫報(The Illustrated London News)對幕府陸軍的報導圖

 

顧問團還特別在幕府陸軍中選拔出精銳的士官兵,組建為日後用於訓練其他單位的示範部隊「傳習隊(でんしゅうたい)」,由儒勒‧布呂奈(Jules Brunet, 1838 1911)中尉等人親自指導訓練,並且配備與法國陸軍同步的最新式裝備,特別是在當時皇帝拿破崙三世支持下,贈送當時最先進的後膛裝填式夏斯伯步槍(Chassepot modèle,1866)。經過這樣的改革後,法國軍事顧問團從根本上徹底改變原先幕府陸軍的「半調子」,成功的將其建設為在當時東亞地區數一數二的近代化軍隊。

 

圖五.jpg

儒勒‧布呂奈(Jules Brunet1838 1911)中尉

 

圖六.jpg

夏斯伯步槍(Chassepot modèle 1866)是第一批採用後膛裝填和定裝彈的步槍

 

但慶應四年(明治元年,1868)倒幕派和幕府、佐幕派爆發的「戊辰戰爭(ぼしんせんそう)」卻給予這支軍隊一個嚴厲的考驗,由於包括將軍德川慶喜(とくがわ よしのぶ,18371913)在內的幕府高層指揮上舉棋不定,使得新建的幕府陸軍在雙方的首戰──「鳥羽.伏見之戰」喪失作戰的先機,雖然擁有遠超越其他佐幕派軍隊的現代化程度,但仍無法在此戰役中產生關鍵性的作用,最終鳥羽.伏見之戰以倒幕派在軍事、政治上的全面勝利而告終。這場戰爭的失敗也導致幕府陸軍出現分裂,部分隊伍在幕府軍因倒幕派的政治運作,成為反逆朝廷的「朝敵」後,轉而投降投入倒幕派軍隊,但殘存部隊以陸軍奉行大鳥圭介(おおとり けいすけ,18331911)與傳習隊為中心,繼續堅持徹底抗戰的道路。

 

圖七.jpg

幕府陸軍步兵奉行大鳥圭介(おおとり けいすけ,18331911

 

此時因法國政府不願意直接涉入日本內戰,命令法國顧問團撤回國內。但以布呂奈中尉為首的五名成員以工作未完成為由,拒絕隨團返回國內,最後甚至趁機逃亡並與大鳥圭介率領的幕府陸軍會合,一路轉戰日本各地。布呂奈中尉等人在之後的東北戰爭、宮股灣海戰、登陸蝦夷(今北海道)等,經常於最前線支援戰鬥,甚至最終也隨著幕府陸軍敗退至北海道,加入籌備「蝦夷共和國」的工作,直到箱館(今函館)淪陷後才畫下休止符。

 

圖八.jpg

布呂奈中尉等人與幕府陸軍奉行並松平太郎(まつだいら たろう、18391909)、通譯田島應親(たじま まさちか,18511934)等人的合影。可從服裝和裝備觀察到幕府陸軍當時的現代化程度

 

在看過他們的故事後,筆者對於布呂奈中尉等人的決定很感興趣,當他們抗命脫離原職,轉而與幕府陸軍會合時,等於是放棄現有的軍籍與特殊身分 -- 不僅脫離國際法和中立國的保障,於前線的戰鬥也很難保障自身的安全。雖然最後脫離顧問團的五人都平安的全身而退,但是這種盡忠職守的精神,其實給我不小的震撼。往後看歷史,中日戰爭期間的德軍駐華顧問團,也同樣的在本國外交政策的急轉下,仍期望基於自身的任務和責任至最後一刻,直到戰事日益激烈的19387月才撤離。臨走前也同意銷毀相關文件,以及允諾相關人員不會因外交狀況的改變,而向日方透漏中國軍隊的軍事情資。

 

也許,這就是歐洲人,特別是歐洲軍人特有的榮譽心和責任感吧。

 

參考資料:

中西立太,《日本の軍装幕末から日露戦争》,東京:株式会社大日本絵画,2006

野口武彥,《幕府歩兵隊幕末を駆けぬけた兵士集団》,東京:中央公論新社,2002

ウィキペディア - フランス軍事顧問団 (1867-1868)

ウィキペディア - 伝習隊

ウィキペディア - 幕府陸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史家周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