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單逸軒 圖/網路

 

  咖啡,現代人們最常飲用的飲品之一。它的起源可以追朔至數千年前,由於最早的咖啡豆在非洲的衣索匹亞發現,因此大部分歷史學家相信衣索匹亞是咖啡的起源地。十世紀時可從波斯醫生雷澤斯(Rhazes)的著作《醫學集成》中發現關於咖啡的記載:自古以來,原生於非洲的bunn種子(即現今的咖啡)搗碎後煮出來的汁液(稱為bunncom的麥稈色的液體)對胃部有顯著的療效!」。十五世紀咖啡已成為伊斯蘭教聖地--麥加的日常飲品,兩個世紀後咖啡藉由歐洲商人與土耳其人的傳播而來到歐洲,正式出現在世人的面前。不久之後西班牙人將咖啡豆轉移到拉丁美洲的殖民地來種植,荷蘭人則是在印尼種植咖啡,不但開始當地的咖啡栽培業,更造就之後爪哇和巴西咖啡的崛起。二十世紀晚期咖啡還是流通最廣的貿易商品;在期貨市場上咖啡的交易量僅次於黑金-石油,位居第二,此外咖啡的經濟價值也僅次於石油,因此許多種植咖啡的拉丁美洲國家都稱咖啡為「黑色黃金」。

咖啡.jpg

咖啡

 

  目前世界上咖啡的主要生產區是集中在以赤道為中心的南北緯25度左右的地區,而主要是以山地為主。世界前五大的生產國分別是巴西、越南、哥倫比亞、印尼和衣索匹亞。其中巴西是最大的咖啡生產國,越南主要生產等次較低的羅布斯塔咖啡豆,哥倫比亞主要生產品質穩定且等次較高的阿拉比卡咖啡豆。而剛收成的豆子在經過簡單加工後通常被稱為「生咖啡」,經過後續更繁複的加工、烘培與包裝後才是一般大眾所熟知的咖啡豆。這些工序看似簡單,實際上卻頗複雜的,後續將以圖表作為說明。

阿拉比卡咖啡豆.jpg

阿拉比卡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jpg

羅布斯塔咖啡豆

 

    不論來自何方都有一群不被市場重視的農民,他們以汗水換取咖啡維生。市面上所賣的咖啡,最便宜的如便利商店裡的每一杯新台幣五十元,最貴的甚至新台幣兩百元起跳;但是這些農民從中可以獲得多少收益?由圖五可以發現農民平均每顆咖啡豆可以賺進零點二五元新台幣。乍聽之下是很大的利潤,因為咖啡豆是數以千計,甚至數以萬計的在販賣。但實際上扣除成本後,他們根本入不敷出,而且在圖六中可以發現期貨市場是決定咖啡豆售價的關鍵,而掌握期貨市場的人,通常就是最大的買家或甚至是大財團,例如過去的最大咖啡豆供應商Tchibo集團就是一個例子。此外,從圖八可以看出世界上兩大咖啡供應商星巴克(SBUX)與科布(CBOU)的股價與咖啡期貨市場(COFFEE)的走勢是呈現負線性相關,換句話說以壓低成本為前提當星巴克與科布的股價上漲的時候,咖啡期貨市場就會下跌,反之亦然。咖啡豆在期貨市場上的價格就會降低,使農民必須以更低價格販賣,促使收支失衡日益嚴重。最後從圖九中可以看到咖啡豆從種植的農民到最後的零售商,整個過程遭到層層剝削。有鑑於此,近幾年出現,主要以支持生產者與促進國際貿易公平性為訴求的「公平貿易運動」,咖啡也是其中的主角,但「公平貿易運動」是否真的能為生產者──包含文中的咖啡農帶來希望?

種植咖啡的農民.jpg

種植咖啡的農民

咖啡利益不均.jpg

咖啡與咖啡豆的利潤

咖啡販賣與期貨市場關係圖.JPG

咖啡販賣與期貨市場關係圖

星巴克股價,科布股價與咖啡期貨市場走勢關係圖.jpg

星巴克、科布股價與咖啡期貨市場走勢關係圖

咖啡豆販賣與加工過程圖.jpg

咖啡豆販賣與加工過程圖

 

  咖啡自十七世紀至今已經成為人們不可或缺的日常飲品之一,縱使類別五花八門,它的香氣與口感卻讓人深深著迷。在公平貿易運動出現後,承諾小農一個合理的「保證收購價格」,讓咖啡農較不易被大集團與期貨市場擺佈,但是能為這項產業的弊端帶來多少改善?又能持續多久?這些問題的答案只能等待時間的考驗才能知曉,而身為消費者得我們也只能繼續看下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史家周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