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秋惠 圖/網路

 

 

  一般人看到「花精」這兩字時,總是不由自主地將它與「精油」連結。然而,兩者雖同樣用於身心靈治療,卻是截然不同的存在,舉凡療癒方式、價格、製作過程等各層面上,都是大相逕庭的。花精以飲用為主,近年亦有分支流派提出貼敷模式,價格方面比昂貴的精油平宜近人許多外,它的製作方式更是人人皆能駕輕易熟!只需把花朵放置在充滿清水的盆子裡,將其曝曬四小時後,再加40%以上的酒防腐,便可大功告成。至今,它已運用在各種負面情緒與精神的療癒上,如:易怒、憂鬱、失眠、疲倦、沒耐心、急性子、猶豫不決、固執、獨斷獨行、驕傲、冷漠。

 

巴哈花精.jpg 

花精與精油是截然不同的存在(圖一)

 

  花精治療由英國醫生愛德華.巴哈(EdwardBach)所創,一開始巴哈醫生和絕大多數的醫生一樣,也是受主流醫學教育出身,他不僅研發疫苗遏止流感,在醫界裡也是一名赫赫有名的細菌學家,主要專攻細菌與腸道之間的關係。然而當他接觸到順勢療法(*1)之後,便捨棄了主流醫學,開始走向自然醫學(*2)之路。

 

  中世紀的醫書早有記載露珠具有療癒效果,因此當巴哈醫生發現陽光照射下的花朵露珠特別有效之際,便開始進行一連串的實驗與觀察,當他發覺植物的生長特性與人格特質有著密切的聯結,透過這樣的方式陸陸續續歸納出了三十八種花精以對應各種人格,當這套系統完成之際,花精在情緒治療上均獲良效、屢試不爽!但可惜的是,或許是巴哈醫生來到這世上的使命已盡,在完成巴哈花精系統後約莫一年,便在睡夢中安然離世,享年五十歲。

 

 

巴哈醫生.jpg

 愛德華.巴哈醫生(圖二)

 

 

  今天,巴哈花精藉由巴哈醫生的助手們一代接一代的傳承下去,成功促使花精療法遍行世界各地,許多人亦應用了巴哈醫生發明的花精製法統整出了各國自己的花精,如:北美花精、澳洲花精。在歐洲,不少藥妝店常有一角擺設著花精供人購買,救護車上也隨時擺著花精進行應用。於德國,花精治療已是一套受政府認可的治療模式。而花精隨著臺灣自然醫學之母崔玖醫生的引入下,逐漸在臺灣扎根,由於傳統中醫的「藥酒」與花精的製法相差無幾,因此亦有中醫師將花精治療和傳統中醫相互結合,針對身、心兩大層面一同進行診療,而這門學問亦開始傳播於臺灣的校園當中,如長庚大學中醫系、輔仁大學心理系均有開辦相關課程。

 

  以現代人的觀念而言,多半認為花精是難以置信的醫療模式,缺乏足夠的科學依據,縱使已有儀器可以證實花精的科學理論,此番自然醫學仍時常飽受主流醫學抨擊為「偽科學」使一般人難以信服,然而從歷史的諸多先例上,我們可以知道許多該時代無法接受或聞所未聞的事物與觀念,經由時間的驗證與推移往往普及於人類的生活當中。雨傘、馬鈴薯、番茄的發現,或是伽利略、哈維、達爾文的理論皆是如此,花精或者是各類自然醫學總有一天必然循著這樣的定律廣受認同;無論現在認同與否,現代絕大多數人難以否認心理確實影響生理,在一個憂鬱症等心理疾病氾濫的世界中,花精的存在隱約為修復我們的靈魂帶來了一盞明燈,將引領我們走向一個心靈平和的世界。

*1:順勢療法又稱同類療法,最淺顯易懂的解釋便是「以毒攻毒」以及血清的運用)

*2:自然醫學的模式琳瑯滿目,但主要不以開刀、服用化學藥物作為診療,以針灸、草藥、刮痧、拔罐、花精、水療等方式為主要的醫療
  模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史家周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