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鄒怡安

 

  相信每位同學對於未來都有所規畫,有的選擇畢業直接就業、有的選擇在國內繼續攻讀碩博士,當然也有一部分人嚮往國外求學,然而外國的世界是圓是方大多數的人很難親自到訪,因此在這次教師節專刊中,很榮幸訪問從法國留學回國,有著豐富國外求學生活經驗的郭容吟老師,暢談國外和國內求學特別之處。

 

  「我一直認為在國內唸書是很幸福的一件事,因為在自己的國家,有熟悉語言跟環境,有家人朋友,有很大的安全感。人際往來可以帶給你愉悅跟安全感,生活也比較多采多姿──這是優點,也是缺點。

 

  在國外求學,可以過得很辛苦,也可以過得很享樂;可以離群索居,也可以呼朋引伴,完全都是取決於個人。然而,不得不承認的一件事就是,如果你想認真做好一件事的話,某些生活上的犧牲的確是必要的。你可能必須要甘於平淡極簡,而且非常規律的生活;你可能要一天工作十幾個鐘頭;你可能要習慣巨大的壓力;你也可能必須忍受長年的孤獨與艱辛。

 

  這樣的國外生活,等於是把你從過去熟悉的環境與人際網絡中完全抽離出來,丟到另外一個星球上,而那個星球只有你一個人。在國外,沒有人會照顧你、幫助你、陪伴你,也沒有人會督促你;大大小小的事都得自己來,遇到什麼問題也必須自己解決。長年在國外生活的人,往往都會比較獨立,而且學會跟自己相處,我想這是環境使然。當然了,我的意思並不是說在國外求學才能自我磨練,在國內就不行;我只是想強調,在國外因為把你『連根拔起』,比較容易付予你一個學習獨立自主的環境。」

 

  除了分享國內外學習上不同的感觸外,老師還提出「做研究」上個人的體會與想法。

 

  「我認為做研究,在某個程度上,『與世隔絕』一段時間是必須且重要的。這並不是說追求學問就必須要終身躲在象牙塔裡從事研究工作,而是如果想專心做出一點東西出來的話,周遭環境是很關鍵的因素之一。人畢竟是環境的動物,如果天天身處在一個喧鬧繁華又擁有許多娛樂享受的機會的地方,那麼心境就很容易隨著周遭人事物浮蕩,不是時常被打擾,不然就是會分心懈怠,甚至把享樂視為必要。除非有一定程度的定力與毅力,否則在這種環境之下,是容易渙散的,因為在安樂的環境中習於安逸,這是人的天性。」

 

  不單單是學習過程中,老師在人生目標上也秉持一樣的信念:

 

  「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其實都是一樣的。當你想要完成任何目標,就必須要學會吃苦。不只是唸書,做任何事都是一樣的。你不可能在喜瑪拉雅山的山腳下愉快地躺著,就以為能征服這座山。碳唯有在巨大的壓力之下才能變成鑽石,人也唯有經過艱辛的考驗才能成長。如果說在國外求學比在國內求學有什麼特別不同的地方的話,我想,艱辛孤獨的環境或許是老天爺給你的最大恩賜。」

 

  最後,老師分享個人的感想送給同學們:

 

  「找出你自己人生的意義,否則在生命結束之前,不論你這輩子在社會上是否成功,你終將虛擲這一生。」

 

  藉由這次專訪,深刻了解對於獨自一人在國外求學,除了外在環境、語言的適應外,心靈上的孤獨感更是嚴峻的挑戰,也看到郭容吟老師不畏考驗,堅持目標,逐步完成老天爺賜予的挑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史家周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