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張桂銘 相片/雷俊玲老師提供

 

登新竹馬拉邦山.JPG  

 

  「星星真的滿天都是,你已經分不出來什麼是什麼星,我們(凌晨)兩點多就帶著頭燈上路,往三六九山莊趕,也是一樣一顆顆流星就一直掉。」新生訓練那一天下午,雷俊玲老師接受《史家周刊》專訪,暢談自己的登山經驗。

 

同學相約  始於研究所

 

  雷媽平常喜愛運動,但是在研究所之前,並沒有什麼人組團和她去運動。民國六十九年,在她念碩士班時,班上有兩位同學恰好有登山的興趣。其中一位便是曾在本系兼課的張素玢老師。「(張素玢老師)在大學就登山,她到研究所就把登山這個習慣帶過來。」

 

  於是,只要一有假日,又巧逢星期六日連三、四天的連假,所上的同學們就會相約一起去爬山,有時也會和張素玢老師在政大唸書時認識的同學一起向台灣的山岳致敬。「我現在大概爬了二十幾座百岳。」

 

行前準備  應縝密規劃

 

  爬山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不像一般郊遊只要行前規劃好、東西備齊即可出發。爬山要有良好的體力,需具備腳力、負重的能力。「我最討厭跑操場,可是要爬山沒辦法我就必須要跑操場,因為要鍛鍊體力。」雷媽表示,當時他們都是學生,沒有足夠的的經費請原住民挑夫背行李,所以一切裝備都得自己背,「我記得我們女生最多大概要背到十五公斤,男生要背到二十公斤左右。所以不但腿力要好而且還得負重。」

 

  訪問過程中,雷媽還提到她在爬山前要接受的魔鬼訓練。「我的室友非常恐怖,叫我到中美堂青蛙跳,跳樓梯,一路往上跳、再下來,還要我負重爬樓梯。我記得那時候叫我們背水袋,就是寶特瓶裝水,背一袋,放到包包裡頭就爬上去。」可見爬山並非一般人想像中容易,行前也是要做些功課的。若事前體能沒訓練好,就有可能成為別人的負擔,「你萬一走不動了、抽筋或高山症,一定要有一個人送你下山,那別人是不是也不能爬山?」

 

  雷媽還叮嚀,爬山時要對路徑非常熟悉,還要注意天氣狀況、要有醫療器材,最重要的是要有紀律。「不是你愛幹嘛就幹嘛,團隊裡規定幾點起床、幾點睡覺、幾點上路,每一個人應該背多少重量、分攤多少公糧、你應該做什麼工作,你不能成為團隊的負擔。所以我們在任何一個團體裡面要當一個有用的人,你要幫助別人或者要成為一個有用的團員。」

 

  另外還有一點,爬山各種狀況都有可能遇到,「不要強登!我們登山人都知道山永遠在那裡,這次不行下次再來。狀況不行就撤退,不能說我快到了就執意前行,那有可能你的命會喪掉。」只要做到以上幾點,登山其實一點也不危險。

 

認識自己

 

  登山除了帶來身體健康之外,雷媽表示,登山是一種意志力的挑戰,從中也能更加認識自己。「讓你能夠探測你的極限到底在哪裡,因為台灣真的很美。你到了山頂才發現真的美極了,每一個轉彎或者每一個回頭,那個景色都不一樣」,雷媽這樣告訴我們,「登山就是對你自己意志力的挑戰,你知道你可能差不多了,但是你還是想繼續往前走,看你能夠走多遠,或者是你能夠繼續撐多久。看著路邊的里程標誌零點一K、零點二K、零點三K…。啊!發現你又撐過一百步公尺,你又撐過一公里。我覺得是實現自我吧!我覺得是能夠挑戰你的意志力。」此外,爬山除了可以挑戰自己的意志力之外,雷媽表示也是在向自己的極限挑戰「你越來越認識自己,我知道我的能耐在哪裡,我還可以接受什麼樣的挑戰。讓我知道我的極限是在哪。你每一次都在向你的極限挑戰。」

 

  最後,雷俊玲老師鄭重的向我們這群青青學子呼籲:「我非常希望大家一輩子一定要去爬一次台灣的百岳,你會體會到台灣山林之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史家周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