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楊鈞凱


917114.jpg  


  本周的〈每週一推〉為大家邀請到璧如助教,她想和我們推薦一部這兩天她在MOD上看的一部電影──《貧民窟教室》(Beyond the Blackboard,2011)。

 

  由Jeff Bleckner執導的《貧民窟教室》,不論是這位導演或者是這部電影,相信都令各位讀者感到相當陌生,因為這部片並非我們熟知好萊塢商業片,它屬於「電視電影」(Television Film)的一種。這種類型的電影興起於20世紀中葉,美國電影業受到其他各國的挑戰,電影產業開始衰退的時代,他們逐漸發展出一種新的電影形式,以小額成本拍成約90分鐘的電影(平常我們看的電影平均來說是110分鐘),只在電視上播出。本片導演Jeff Bleckner就是一位在美國電視電影界,得過不少獎項,具有相當實力的導演。

 

  《貧民窟教室》取材自史黛西‧貝斯(Stacey Bess)自傳式的小說,描述她在1984年,美國鹽湖城(Salt Lake City,S.L.C.)的流浪漢避難所中,為這些流浪漢小孩上課的經歷。年僅24歲、甫加入教育行列的史黛西,充滿期待地接下第一份教職工作,沒想到卻要在又髒又臭的教室中,開始她的教職生涯。她不僅要面對這個充滿鬥毆、酗酒、毒品、家庭暴力的環境,還要在破爛不堪的教室中,同時教六個年級的學生。不過史黛西秉持著教育的熱忱,鼓勵這些孩子,幫助他們戰勝對生活的恐懼。原先雜亂不堪的貧民窟教室,也在她的努力下,逐漸變成充滿愛與關懷的地方。

 

  璧如助教告訴我們,因為她從事的也是教職工作,「看到這種可以鼓勵學生向上的電影,會比較有感觸。」雖然電影只有短短95分鐘,但相信大家看了以後,會有100分的感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史家周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