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佩君

 

 

繼上週璧如助教的推薦後,這週的〈每週一推〉我們訪問了若瑜助教,若瑜助教推薦給我們的電影為塞德克賽‧巴萊:

 


 今年夏天捲起一股國片風潮,其中「海角七號」導演魏德聖所拍攝的塞德克賽‧巴萊尤其受到注目。電影題材取自台灣1930年時所發生的霧社事件,日治時期之下的台灣原住民長期受到日本人的高壓殖民統治,賽德克族被迫失去自己的文化信仰,他們甚至被禁止紋面,這等於是讓他們放棄「賽德克·巴萊」的傳統信仰圖騰。在不斷累積緊張關係下所引爆的紛爭,賽德克族馬赫坡社頭目莫那·魯道率領族人欲群起反抗當地日本政府,誓言要捍衛自己的民族精神。一開始的「出草」行動雖然有獲得短暫的勝利,但是當日本總督調派了更多軍力來鎮壓原住民以後,一連串雙後的激戰就此展開,日本政府軍力明顯在原住民之上,原住民深知已大勢已去,但是他們仍要將他們的民族精神流傳下來……。

 


 整部片中穿插的音樂將整部電影的情緒深深感染到了台下的觀眾,也是若瑜助教印象之深刻的一點,莫那·魯道在片中對族人唱著:「孩子們,在通往祖靈之家的彩虹橋頂端,還有一座肥美的獵場!我們的祖先們可都還在那兒吶!那片只有英勇的靈魂才能進入的獵場,絕對不能失去……族人啊,我的族人啊!獵取敵人的首級吧!霧社高山的獵場我們是守不住了……用鮮血洗淨靈魂,進入彩虹橋,進入祖先永遠的靈魂獵場吧…」,上集主要於描繪族人之間的情感以及民族的意識;下集劇情較偏重在戰爭的畫面──日本人與原住民的交戰、以夷制夷的鬥爭,雖然血腥暴力的成分加重,但導演魏德聖是想盡量的還原當時的寫實現場,也盼望觀眾以另一種「重視戰爭」的心態去檢討我們在歷史中因對立而留下的傷痕。

 


 身為歷史系的我們,了解歷史事件的管道有很多,除了史料、文獻的探討外,我們也可藉由影片的方式去了解一個歷史事件背後有的多元的定位和不同的評價、看法,並藉此去學習霧社事件所帶給我們的歷史經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史家周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