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凌媺

 李小龍文圖.jpg  

      「我,李小龍,會成為美國第一個片酬最高的東方超級巨星,而我的演出會是最刺激精采的。我將竭盡所能,把演員本分做到最好。由1970年開始,我會舉世知名。到1980年會賺夠1,000萬美元,然後隨心所欲生活,安享內心平和與喜樂。」 ─李小龍,1969。


      這是聞名世界的功夫巨星李小龍他曾經對自己許下的願望。在1970年時,由於他所參演的多部電影賣座,讓他的聲名大噪,成為了國際知名的巨星,進而實現了這個願望的前半部;然而在1973年時,他卻驟然離世,來不及享受計畫後半段的平和與喜樂。那一年,他才33歲。


好動成性的童年


  李小龍的雙親皆來頭不小,父親是粵劇四大名丑之一的李海泉,母親則是何東爵士之弟何甘堂之女何愛瑜。李小龍是李海泉在1940年到舊金山公演時,在一家位於唐人街內的醫院出生的,之後隨父母回到香港定居。他小時候十分好動,每天只要一睜開雙眼,便像一顆陀螺轉個不停,幾乎沒有一刻是安靜的,所以他的母親總是叫他「有時停」〈意即靜不下來〉。然而,李小龍雖然好動,其實他的體質先天就比一般人贏弱,父母為了他的健康,讓他在七歲的時候便開始學習太極拳,希望他能夠以此強健體魄,當時並沒有人想到,他會從那時候起便與武術結下不解之緣。


師承葉問門下學拳 自創截拳道


  李小龍練過洪拳、白鶴拳、譚腿、少林拳、戳腳等多種拳種,連西洋拳擊也在他的涉獵範圍之內。在眾多的武術之中,李小龍也曾接觸近年來因為《葉問》電影而聞名的詠春拳。他15歲的時候向當時佛山南派的武術名家葉問學習,他甚至在家中設立一座木樁,每天對著練習,也因次打下了厚實的武學基礎。

 

  然而正值血氣方剛年紀的李小龍,十分喜歡到處與人比試,常常鬧出事情,他的父母親在沒有辦法之下,將他送往美國華盛頓西雅圖唸書。到美國之後,他雖然不再鬧事,專心攻讀心理學與哲學,但是他並沒有因此而荒廢他武學的部份,反而使這方面更為精進。也是在這個時期,他以中國武術為基礎,吸收西洋拳、空手道、跆拳道、泰拳等的優點和特長,創出靈活無比的截拳道。

 

開設振藩國術館


  1962年時,還在唸大二的李小龍就開設一家振藩國術館,他一邊敎人中國功夫,一邊更加嚴格的訓練自己。這家原本只是在停車場角落掛個招牌的小小國術館,後來不斷改善設備以及環境,最後甚至孕育出多位武打明星,甚至連拳王阿里都遠道而來與他進行武術交流。


  這間國術館除了造就日後許多知名的武打明星之外,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這間國術館還促成李小龍他自己的姻緣,讓他結識了他的太太──琳達艾米莉(Linda‧Emery)。這位美國太太在李小龍的生命之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她無怨無悔的隨著李小龍四處奔走,不曾有過怨言。李小龍曾經說過,能夠娶到這樣一位妻子,是他人生中最大的收穫,「在我這一生中,最大的收穫,我以為並不是武道上、電影上或是電視上,而是取得了一位外國籍的妻子,她人很賢慧,處處都在遷就我,甚至當我工作後回到家裡,她給我脫鞋子,這是非常難得的。」

李小龍與他太太.jpg                                圖為李小龍與妻子琳達、兒子李國豪


多部膾炙人口的電影


  李小龍雖然成功開設了國術館,但是他最大的心願卻是能夠進軍好萊塢,當一個武打明星。希望可以藉由自己的力量,顛覆當時電影裡黃種人普遍的猥瑣形象。在1966年時,李小龍參加許多部片的試鏡,但是都沒有下文。他在快要死心之餘,被通知他錄取了電視劇《青蜂俠》中的男二號──加藤。雖然《青蜂俠》讓他迅速走紅,但是他並不能滿足於只是扮演一個有如特技人員般的角色,所以後來他還是決定回香港發展,開始拍功夫片。他萬萬沒有想到,首部在1971年拍的《唐山大兄》就創下了香港開港以來,電影最高的票房紀錄,高達三百萬港幣,他也因此名揚海內外。


  隔一年,李小龍又拍攝了《精武門》。李小龍在片中所展現的「李三腳」和「地躺拳」讓觀眾看了拍案叫絕。但是從這部影片之後,李小龍因為不滿香港的電影業拍片方式過於剝削演員,於是自組一家協和電影公司,開始自編、自導、自演,《猛龍過江》和《死亡遊戲》都是他這一個時期的作品。這些電影皆讓大眾印象深刻,其中在《死亡遊戲》的一身黃色勁裝與雙節棍、招牌的摸鼻動作,一直到現在還是許多李小龍迷心中的經典。


  李小龍除了是武打巨星之外,他更是一個哲學家,在他所拍的影片中,依稀可以看見他的人生態度。最明顯的就是李小龍將自己的人生觀寄託在其中的《死亡遊戲》。這部片的大意是一位武術高手(隱喻李小龍自己)與另外兩位武術家一同闖進七層寶塔,尋找寶塔中一個神秘寶盒。每一層寶塔都有一位高手把守,要通過都必須經過一場生死搏鬥,最後李小龍打敗所有高手,拿得寶盒,而寶盒中找到的僅是一張字條寫著:「生就是一個等待死的過程。」 可惜的是,李小龍未能完成這部影片就撒手人寰,最後是由後人找了一個與他身型相似的替代演員,採遠拍的方式,在將新拍的部分與他之前已經拍好的片段結合,幫他完成了這部片。

 李小龍 死亡遊戲.jpg  

圖為電影《死亡遊戲》中李小龍的劇照


  李小龍之死雖然撲朔迷離,但這並無損於他對世界的貢獻,他透過電影將中國武術發揚光大,在種族歧視盛行的年代,創造華人武打巨星聞名於世的奇蹟。


      一直到現在,他武打巨星的形象仍然留存在每個人的心中。他留給後人的不只是在電影武打片上的成就,更多的是一種面對人生的態度,他積極的創造自我、實現自我,他的一生對於許多人來說,就是一個傳奇。






《關於李小龍的三件趣事》

 

〈避免早夭 祖母取小名「細鳳」〉


  李小龍這個名字是後來他為了拍電影時,能夠有個響亮的名字而改的,最一開始的時候他父親原本將他取名為李振藩,有名揚四海之意。但是當時家中地位最高的祖母認為,取女性化一點的名字,才能夠騙過鬼神避免早夭,堅持為李小龍取另一個名字「李細鳳」,於是全家族的人都習慣叫他細鳳,一直到他六歲要拍電影《細路祥》時,才更名為李小龍。

 

〈錯把Push聽成Bruce〉


  李小龍的英文名字Bruce的來源十分有趣,當時接生李小龍的護士小姐向他的父親詢問李小龍的英文名字,他父親並沒有學過英文,情急之下,忽然想到護士在接生的時候一直對自己太太喊:Push! Push! Push!。便想以此作為李小龍的英文名。但是他父親錯把接生護士在催生時喊的「Push」誤聽成Bruce,於是在誤打誤撞之下,Bruce就成了李小龍的英文名字。

 

〈雙節棍原是兩根臘腸〉


  雖然李小龍生長在一個家教甚嚴的家庭,但是他從小就很頑皮搗蛋。有一年過年,傭人在準備年菜時,突然發現桌上的兩根臘腸消失的無影無蹤。後來才發現,原來是被李小龍拿去當作與其他小孩打鬧的武器。這兩根臘腸,在之後被李小龍加以變化,演變成在他主演的電影《精武門》之中的武器雙節棍,後來更成為他的招牌武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史家周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