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呂元容  圖/網路


 

穿越歷史長河 品味【孔子:決戰春秋】

 

  今年9月,又有一群大學新鮮人進入輔大歷史系的大家庭,對於未來在歷史系的生活充滿期待,但又不知道該從何進入歷史的世界。因此我們邀請了三位教授大一必修課程的老師,為大家推薦幾部電影。這星期,我們邀請到教授「中國通史」的陳識仁老師為大家推薦。老師在授課時,偶爾會放映一些與課程相關的電影,老師認為「距離千百年前的歷史,人們多半只能透過文字記載,予以進一步的研究與理解。但是每個時代的性格與氣氛,文字很難表達,今人也就更難理解。因此,利用電影或電視劇,做為相關課題的輔助教材,是一種不錯的方式」。而【孔子:決戰春秋】這部電影便是老師在授課之餘,選擇給學生看的。老師表示:「整體而言,把春秋時代的時代特性以及孔老夫子這個人的"人性"表達得相當不錯。」

 

20120915-孔子:決戰春秋-網路-01  

 

  這部電影上映於2010年,由國際巨星周潤發飾演孔子,【喬家大院】胡玫導演執導,是首部講述「至聖先師」孔子與門徒之間感人的師徒情誼,以及其周遊列國的故事。電影以五十一歲的孔子初事魯國,出任中都宰作為開端,經歷與魯國「三桓」的勾心鬥角以及長達十四年的「周遊列國」中所遇到的種種磨難,到了晚年回到魯國,歸而不隱,編寫《春秋》,韋編三絕,直到七十三歲病逝的歷程做為故事主軸改編而成,將至聖先師從政之後幾個「重大事件」做了一番刻劃。

  

  這部電影的前半段顛覆了一般人認為孔子「能文不能武」的刻板印象。導演透過與「三桓」的勾心鬥角,將孔子「文功武備」、「善於謀略」等較不為一般人所了解的人物特性表現出來。至於長達十四年的「周遊列國」,導演所傳達的不只是孔子為了理想而「奔走」,更是那種強烈,而不言可喻的儒家思想和精神。

 

  雖然,以歷史為題材的電影多有史實根據,但通常也會出現為了呈現劇情的跌宕起伏或牽就特定演員,做出犧牲史實,甚至改寫史實的情況。這種情形,在【孔子:決戰春秋】裡也不例外。因此老師表示:「通常我會提醒同學,影片中有哪些劇情是與史實出入的地方,並且請同學多多注意。如何透過影片的欣賞,去體會當中所呈現出來的時代氣氛,我認為這才是電影輔助教學的重點。」

 

  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起,鞏固了儒家學說在中華文化中的主軸地位,所影響的範圍不只是中國兩千年的歷史,乃至於整個東亞地區都成了「儒家文化圈」的一部分,想當然爾,身為創始人的孔子成為中華文化的代表人物。透過這部電影,雖不能了解至聖先師的「生到死」,卻看見他用短短二十年的光陰,為理想而努力、為世界而努力,也了解到這影響中國至今的儒家文化是從何開始的。

 

  時至今日,我們的行為舉止、道德標準、思維方式無一不蘊含著千年流傳的文化結晶,中國歷史的貫通性、連續性、創新性也都在孔子及其思想隨歷史波瀾而不斷地演變發展中得以詮釋。想要成為「通古今之變」的史家,不妨以這激蕩千年的文化源頭為始,透過螢幕非凡的表現力,將自己完全融入歷史情境,先作歷史長河中的一粒細沙,仰望洪流、感知其脈動;再升爲今日繁星裡的一隻慧眼,俯瞰千年,品評其得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史家周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