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古兆廷 攝影/古兆廷

 

  中國的戲劇,起源於原始祭祀歌舞,藝術的形成較晚。過去,「詩文」是藝術的正統,「戲劇」則被視為旁門左道,在元代之前,戲劇並不為文人所看重。此外,中國的戲劇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涵蓋了音樂、歌唱、科白、美術與雜技,需要較多的時間在走向成熟。因此直到元代,中國的戲曲才趨於成熟、完備,出現了不少傑出的傳世名劇,像是《西廂記》、《趙氏孤兒》、《竇娥冤》等。

 

 1-P1000774  

北京幽蘭劇團演出

 

  身為世界三大戲劇體系之一的京劇,戲劇界將它誕生的時間定於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 ( 1790 ),乾隆皇帝80歲生日,原籍安徽的揚州商人江鶴亭,投資組織一個進京祝壽的戲班——三慶班,進京後,很快地就在北京的戲劇界占有一席之地。

 

  道光初年,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進京,由於徽、漢兩個劇種在聲腔與表演上接近,漢戲演員大多參與徽班共同合作表演,有的甚至成為了徽班的主要演員。漸漸地,在徽漢相互交流、融會下,並吸取秦腔、崑曲、弋腔的養分,形成了風行全國的新劇種——京劇。

 

  京劇,取代了崑曲,成為新的國劇,當時被稱為「皮黃戲」。由「西皮」和「二黃」兩種腔調組成,西皮腔善於呈現歡快的情緒,二黃腔長於表現悲痛情緒。劇目多半來源自小說,如《水滸傳》、《封神榜》、《兒女英雄傳》、《三俠五義》等,以及民間歌曲的短劇,像是《探親家》、《小放牛》等等。

 

1-P1000769       

北京幽蘭劇團演出

 

  簡化了崑曲有時略嫌繁複的舞蹈動作,京劇了增加動作中的停頓——亮相。在角色上,京劇分為生、旦、淨、丑四大行當。樂隊方面,有「文場」和「武場」之分,編制精練,經常是一人身兼數職。京劇的武打,不是武術,也不是舞蹈,是兩者的互相結合。

 

  京劇的另一項特色是,在有限的舞台上,卻可以表達無限的時間與空間。透過演員的表現,雖然舞台上什麼都沒有,我們卻可以得知劇中的人物開門、進屋、過河等行為正在發生。演員如果手裏拿著馬鞭,表示他手牽著馬匹或是在騎馬;手執船槳則意味著水上行舟。

 

2-P1000796     

北京幽蘭劇團演出

 

  京劇的服裝有的會被誇大,武將頭上的翎子就是一例,其在舞台上被誇張的地加長,一方面增加了視覺上的美感,讓人感受到武將的威風凜凜;另一方面擴大了演員的表演範圍,翎子成了演員能加以運用的表演工具。在京劇的臉譜中,黑色表示人物剛正;白色代表狡詐;紅色是忠義;紫色穩重;藍色則表示勇猛、驕橫;黃色表示兇猛殘暴。

 

  京劇是中國近代戲曲的代表,自乾隆五十五年徽班進京算起,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戲劇是跨越雅、俗的藝術,再出色的劇作家,作品最終要受到廣大觀眾的考驗,要在雅俗之間拿捏得宜,不是件容易的事。各位朋友們,在忙碌之餘,不妨走進劇院,給自己來一場視覺、聽覺和心覺的上的三重饗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史家周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