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依婷

 

  在歐洲,高中畢業生進入大學之前有一段時間,稱為Gap Year(空檔年)。傳統上,空檔年就是歐洲年輕人「轉大人」的階段,大多數人是藉由出國遊歷,來完成這項成年禮。然而,青年旅行不是現代專有的活動,自古即有,中國人當時稱之為「壯遊」。

 

  距今兩千多年前,當時二十歲的司馬遷開始出外遊歷,足跡踏遍大江南北,行程近三萬里,歷時約兩三年,沿途蒐集資料,採訪求證,為以後撰寫《史記》打下了厚實的基礎;距今七百多年前,當時十七歲的馬可˙波羅搭上了船,揚帆航向東方,歸國後完成了現今家喻戶曉的《馬可˙波羅遊記》;就在六年前,當時二十四歲的謝旺霖,獨自一人從麗江出發,騎著腳踏車朝著目的地西藏拉薩前進,回到台灣後,他寫下了自己這段路程的經歷,《轉山──邊境流浪者》一書獲得了廣大的回響。

 

  身為一名大學生,仍在就學的我們,或許無法像古今中外的那些人們,去經歷一場旅遊時間「長」、行程挑戰性「高」、與當地人文社會互動「深」的壯遊。但是,卻有很多的機會和管道讓我們去做一些短期的「微壯遊」,其中「交換生」便是一個可以好好把握的機會。

 

  本週開始的新系列──「交換生」,分別採訪了,這學期剛交換回來的陳欣同學與正在人大當交換生的曾維瑩同學跟大家分享她們的故事與經驗,最後則採訪了下學期預計要申請交換的呂元容同學,跟大家說說要如何準備申請交換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史家周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