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岳澄 圖/取自網路

 

  西元1895年11月27日,因軍火以及炸藥工業致富的化學家阿弗雷德.諾貝爾(AlfredNobel),在生命即將到盡頭時,立下了一分遺囑。這份遺囑至今仍影響著世界,鼓舞了人們為世界及全人類的和平與進步貢獻心力

圖一  

諾貝爾像

 

  阿弗雷德.諾貝爾在1833年10月21日出生於瑞典斯德哥爾摩。他的家族學識淵博,出了不少學者,以發現淋巴組織的歐魯夫.魯德貝克(OlofRudbeck)最具代表性。而父親既是建築師也是位機械工程師,曾研製蒸汽引擎和水雷,可謂是軍火製造的先驅,曾研究數種石頭爆破技術。由此我們不難看出阿弗雷德的化學天賦是來自於家學淵源的背景。

 

  在阿弗雷德五歲時,父親在故鄉事業失敗,因此離開瑞典前往俄羅斯,開始從事軍用機械製造工作。十七歲時,他奉父親之命,前往西歐及美國進行研究之旅,並在二年之後回到聖彼得堡與哥哥共同協助父親「諾貝爾父子鋼鐵機械製造公司」裡的工作。後來適逢克里米亞戰爭,公司因為生產大量軍用物資供應俄軍而獲利,但在戰爭結束後,政府片面毀約使得公司破產。

 

  家庭事業的停擺,反而讓諾貝爾有餘力能研究一種炸藥物質-硝化甘油,它是種威力大但不穩定的物質,因此在使用上一直是問題。1865年,諾貝爾發明能使火藥完全爆發的裝置「雷管」。雷管的發明,導出了爆炸技術的「起爆原理」,也奠定了這方面的技術及日後發展的基礎,也因此生意興隆並得以挽救公司。

 

  硝化甘油雖能安全起爆,但其不耐搖晃撞擊、對溫度變化敏感的特性使搬運和儲存方面仍是問題。由於世界各地不斷傳來爆炸事故,再加上1864年一起工廠爆炸案,弟弟愛米爾也喪生其中,使得阿弗雷德再次投入研究,想找出不減爆炸威力,又能提高安全度且搬運容易的方法。最後他發現用矽藻土混合硝化甘油能達到這個訴求。1867年,諾貝爾把這種配方註冊專利,命名為"Dynamite"(「黃色炸藥」或「矽藻土炸藥」)。從此硝化甘油以固態呈現,無謂的傷亡大大減少了,諾貝爾的炸藥王國也自此底定了。

 

  因為炸藥,諾貝爾獲得了鉅額的財富,但主張和平主義的諾貝爾對於自己改良的炸藥成為破壞及戰爭的工具感到痛心。因此在遺囑中,諾貝爾用龐大的遺產成立一個基金會,將基金所產生的利息每年頒發給在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以及為國際關係之友好(和平)方面有傑出貢獻的人。根據這份遺囑,1901年在諸多領域具有國際指標與權威的諾貝爾獎正式成立。每年9月由委員會寄出邀請,讓有資格的人寄出提名信函,經過一連串縝密的名單審查後,於隔年10月選出得獎人,並在12月10日紀念諾貝爾逝世當天舉行正式頒獎典禮。另外瑞典國家銀行在1969年增設「瑞典國家銀行紀念阿弗雷•諾貝爾經濟學獎」,即為大眾所知的諾貝爾經濟學獎,雖然不屬於諾貝爾遺囑中所提到的五大領域之一,但所有的規格、審查標準均與諾貝爾獎相同,也是唯一一個由諾貝爾基金會官方頒發的「非諾貝爾獎」獎項。

 

圖二   

諾貝爾瑞典獎牌

 

 

圖三  

諾貝爾挪威獎牌

 

圖四   

物理及化學獎牌,瑞典皇家科學院負責頒發

 

 圖五  

醫學獎,瑞典加洛琳醫學院負責頒發

 

圖六   

文學獎,瑞典學術院負責頒發

 

圖七   

和平獎,挪威議會諾貝爾委員會負責頒發

 

圖八   

經濟學獎,瑞典皇家科學院負責頒發

 

 

  諾貝爾獎成立至今以來已歷時一世紀之久,除了二戰期間短暫停辦外,幾乎沒有間斷過。不分種族、性別、宗教信仰與主義,諾貝爾基金會在表彰對社會做出卓越貢獻或傑出研究、發明及實驗的人士方面不遺餘力。縱觀近代文明發展,生活型態與文化產生了劇變並影響著全人類。隨著這些改變,世界是進步、退步亦或是停滯不前?這答案無人知曉,但 諾貝爾大公無私的精神鼓勵人們持續為世界及人類的幸福盡上責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史家周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