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柔安  圖/網路

 

  在西元1960年1月9日,埃及亞斯文大壩〈Aswan High Dam〉正式開工。亞斯文大壩是1960到1970年代在蘇聯的技術支援下興建完成的,水壩建在世界上最長的尼羅河,並造就了世界上第三大的人工湖:納瑟湖〈Lake Nasser〉。

圖一  埃及地圖  

埃及地圖

 

     亞斯文水壩,分為亞斯文低壩(又稱亞斯文舊壩、小亞斯文壩)和亞斯文高壩(又稱亞斯文大壩)。亞斯文是位於埃及尼羅河第一瀑布下的城市,兩座大壩在此跨過尼羅河。由於舊壩的設計不足以控制洪水,於是興建新的高壩來保護沿河居住的人口、農田及棉田。

 

圖二 亞斯文水壩google地圖  

亞斯文水壩google地圖


      
古埃及文明的起源,與尼羅河的泛濫有關。在未興建水壩前,尼羅河每年的氾濫,帶來豊富的土壤,使得埃及雖位於沙漠地區,得以以農業立國。然而過度氾濫也造成民眾的不便,於是在1898年,英國人建了亞斯文舊壩,長1900米,高54米,屬於中型重力壩,1902年完工。不過尼羅河的洪水,總是讓人無法預測。即使在20世紀初加高了二次,1946年,仍舊差點被洪水掩蓋過去,使得人們決定在舊壩上游6.4公里處建造新壩,而非再次加高舊壩。

 

圖三 亞斯文高壩竣工紀念牆  

亞斯文高壩竣工紀念牆

 

     亞斯文高壩於1960年開始興建,至1970年7月21日完工,過程中為搶救水庫區內的古埃及文物及古蹟,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示下,展開了大規模的考古搶救工作。在籌備期間,由於埃及政府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權,使得當時金援埃及政府的美國抽回資金,之後便由與中國交好的蘇俄接手,金援埃及政府建造亞斯文高壩。當亞斯文高壩建好後,埃及政府便立了一個紀念碑紀念埃及和蘇俄的這段情誼。

 

圖四 埃-蘇友誼紀念碑「蓮花塔」  

埃-蘇友誼紀念碑「蓮花塔」


      
然而,因為新的亞斯文水壩的興建,使得數以萬計的努比亞人被迫遷離他們的家園,且有為數可觀的歷史古蹟也將沉沒在納瑟湖底。另一方面,亞斯文大壩也有它的優點,它解決了埃及電力和水源的需求,使尼羅河的泛濫得以控制,也確保農業用水不受上游國家控制。伴隨亞斯文大壩興建的水力發電廠,除了供給埃及的電力使用外,也可賣給鄰國賺取外匯。

 

     自古以來,尼羅河每年夏天的氾濫都帶來了農業與富足,但隨著居住在尼羅河河谷的人口日益增加與都市的發展,尼羅河的氾濫必須受到控制以保護河邊居民產業與生命。亞斯文築壩的目的在於防洪、發電與灌溉,皆對國家發展有重要的助益。然而當人類在建築公共建設時,常會破壞原始的自然環境,該如何從中取得平衡,是我們應當審慎思考的。

 

圖五 亞斯文高壩  

亞斯文高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史家周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