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吳孟育  圖/網路

 

        「那裡有軟弱,那裡就有謊言。」,一件兇殺案的五位當事人與見證人在官府面前各說各話,每個人私心的謊言扭曲著事實,彼此不信任的違和感在鏡頭下被細細刻畫。這是改編自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經典作品《竹林中》和《羅生門》的電影《羅生門》。它是日本電影史的里程碑,更被譽為「史上最偉大的電影之一」而將它呈現於世人的導演正是「日本電影天皇」─黑澤明。

 

 20130324_歷史上的今天_01  

(圖一)黑澤明

 

        在家中排行第七的黑澤明, 1910年3月23日出生於東京都品川區大井町。小時候的他喜歡繪畫與文學,曾立志成為畫家。他與在電影院擔任默片電影講評人的三哥黑澤丙午感情非常深厚。從黑澤丙午身上,他學到許多有關電影、藝術及文學的知識,並開始對電影的興趣開啟了黑澤明前往電影之路的大門。

 

        1933年,黑澤明的兩位哥哥相繼過世,加上父母年邁,家中日漸拮据,他不得不考慮經濟問題。於是乎,他放棄成為畫家的夢想,在1934年黑澤明進入PCL電影公司(東寶電影的前身)擔任助理導演,並拜導演山本嘉次郎為師,學習導演和編劇。黑澤明稱他為一生之中最好的老師。在山本嘉次郎的教導和幫助下,他得到了真正的鍛煉。1936年黑澤明擔任副導演,並同時擔任編劇一職。1943年,他獨力執導電影《姿三四郎》,這部作品造成轟動且使他一舉成名,正式開啟了他的導演生涯。而在此之後黑澤明也親自編劇執導出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例如早期獲得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的《羅生門》、被譽為有史以來最優秀的影片之一的生之慾》、至今仍被多次翻拍成電視劇、動畫及電玩的《七武士》,低潮過後的《德蘇·烏札拉先後得到莫斯科影展金牌獎和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影武者》也獲得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晚期的《亂》、《一代鮮師》……等。

 

20130324_歷史上的今天_02     

(圖二)黑澤明第一部導演作品《姿三四郎》

 

黑澤明是個悲觀主義者,而這也影響到了他的電影風格。他的作品深深刻印人性弱點且幾乎是以悲劇收場。其主角多執著於自我理念,孤獨追求內心愛慾、錢財、名聲、權力等慾望,進而瘋狂並走向毀滅的結局。黑澤明也常以殘酷的戰爭為背景,圖顯英雄的孤獨,而「個人決斷下的人道主義」是他對於英雄的定義。小時候曾經目睹關東大地震慘狀的他,對大自然有非常敬畏之心。也因此,他時常會用過於誇張的風雨、大雪、烈日,讓角色內心情緒和掙扎更加鮮明。

 

在個人的成就上,他曾榮獲多項國際大獎,如:美國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終身成就獎、奧斯卡終生成就獎和日本每日電影獎終身成就獎。西元2004年,第 17屆東京電影節更爲紀念他而設立了「黑澤明獎」。而知名電影製作人史蒂芬.斯皮爾伯格則以「電影界的莎士比亞」讚美他。

 

黑澤明作品在被歐美壟斷的電影界闖出一片天,他透過電影將能樂、繪畫、武士、時代服裝等日本傳統文化宣揚於國際,濃厚的民族特色使日本電影受到國際重視。而他的快鏡剪接使攝影變速和深度鏡頭等特殊拍攝手法如今仍受許多電影人模仿。

 

1998年9月6日,黑澤明因腦溢血於東京病逝,享年88歲這位偉大的電影藝術家已離開人世,我們仍未知道《羅生門》的謎是否解開,但德蘇·烏札拉》的友誼仍跨越整個西伯利亞大平原,大鏢客》行俠正義後瀟灑離去的背影以及生之慾》悲情一唱:「生命苦短,親愛的,趁著妳的朱唇如玫瑰般嫣紅時墜入愛河。」隨《電車狂》幻想少年冰冷苦澀的淚悠悠迴盪。在紛亂的二十世紀日本,黑澤明見證軍國主義、民族主義與反西方風潮,動亂的時代中貫徹了反思式的人道主義精神,堅持著反映社會情緒與人的主觀意識的電影哲學。在歐美強權時代,黑澤明用一生成就讓日本文化在世界立足,人雖不在,但他一身傲骨同他才華滿溢的經典永垂不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史家周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