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簡任敏 圖/網路

 

圖一  

 

  楚德湖,為歐洲第五大的淡水湖。曾經,俄羅斯的諾夫哥羅德公國在此擊敗日耳曼的德意志騎士團;現在,楚德湖是漁業用的觀光勝地,湖面上的刀光劍影已不復存在,但是俄羅斯將此戰視為極重要的戰役銘記在心。

 

  針對波羅的海地區的異教徒進行討伐的德意志騎士團,在西元1240年開始便積極向信仰東正教的諾夫哥羅德公國展開一連串的侵略,趁其忙著與蒙古、瑞典交戰之際攻入,並逐步逼近諾夫哥羅德城。

 

  為阻止騎士團吞併俄羅斯地區的野心,諾夫哥羅德公國召回先前因王權鬥爭而遭到流放的「涅瓦河王」亞歷山大‧捏夫斯基應戰。這位被俄羅斯人尊稱為民族英雄的王公不負眾望,在與騎士團間的交戰中屢屢獲勝。最終,在西元124245,黎明時分的楚德湖上,亞歷山大率領軍隊與德意志騎士團在此對峙,並給予敵方致命性的打擊,使他們的東征計畫失敗。從此,在俄羅斯與愛沙尼亞交接處的楚德湖便因為這場「冰湖戰役」而聞名。

 

  楚德湖一戰中,亞歷山大‧捏夫斯基為其中的靈魂人物,原因在於兩軍會於春季結冰的湖面上交鋒並非偶然,而是亞歷山大考量地域性與敵我雙方軍隊的特性後一手策畫的戰略。當時諾夫哥羅德公國的情勢危急,亞歷山大在得知德意志騎士團打算以結冰的楚德湖作為捷徑襲擊諾夫哥羅德城後,便趕忙率軍前往楚德湖東岸,將部隊配置在溫泉遍布的沃羅尼卡緬島附近。這裡的冰層脆弱,相較於俄軍以輕裝步兵為主,德意志騎士團多是重裝騎兵,全身甚至是坐騎都穿有厚重的甲冑,湖面的冰層根本不堪負荷騎士團的重壓。亞歷山大駐守在這裡不啻於守株待兔,等著讓騎士團自取滅亡。

 

圖二  

 

  德意志騎士團在交戰之初取得優勢,騎兵壓倒性的戰力勢如破竹,順利擊破俄軍的前鋒。然而俄軍的主力自兩翼對他們展開夾擊,騎士團陷入苦戰。在戰況膠著時,亞歷山大出乎騎士團意料,開出一條路讓騎士團順利突破重圍撤退,但那裡正是冰層最薄弱的湖區。

 

圖三  

 

  一切就如亞歷山大所料,結凍的湖面無法承受德意志騎士團的重量破碎,狼狽的騎士團成員紛紛墜入湖中,有的溺斃有的失溫凍死。亞歷山大派兵追擊的行為更是讓騎士團潰不成軍,倖存者少之又少。湖面為流淌的鮮血染紅,象徵騎士團徹底的慘敗。

 

  亞歷山大‧捏夫斯基在戰前曾如此禱告:「上帝啊!你神聖而偉,你創造了世界,給每個民族劃分了界限,讓他們生活,不要到別人的地方去犯罪!」楚德湖戰役之所以具有它的代表性,不僅是因為諾夫哥羅德公國成功阻止德意志騎士團的東侵,順利保全俄羅斯的領土,更是因為無論在互相對立的宗教或是民族上,俄羅斯都取得了勝利。俄國東正教會為感念亞歷山大‧捏夫斯基的所作所為,因此將他尊奉為聖人。第二次大戰期間,史達林也設立亞歷山大的勳章用以激勵斯拉夫人的民心,共同抵禦納粹德國。

 

  在西元200841213日,俄羅斯大諾夫哥羅德為紀念亞歷山大在楚德湖戰勝德意志騎士團766周年,舉辦第九屆「大諾夫哥羅德義勇軍大會」軍事歷史文化節。許多俄羅斯的軍事歷史俱樂部成員與諾夫哥羅德民間組織紛紛前來參加這兩日的活動,如擊劍比賽、獵鷹表演、選拔將領等。活動的高潮,是模擬當時兩軍在楚德湖的交戰情況,並在雅羅斯拉夫莊園進行決戰。

 

  組委會代表表示他們在觀眾熱烈的要求下舉行兩次「廝殺」,不過根據傳統,所有「廝殺」均以和平方式結束。如同過去東斯拉夫人在打完勝仗後,留在戰場上慶祝勝利一樣。雖然楚德湖戰役的表現與傳統上有所矛盾,是東斯拉夫人第一次去追擊失敗的敵軍,不過也因為這樣強烈的攻擊,使德意志騎士團從此再也不敢越雷池一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史家周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