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紀咨羽、楊鈞凱 攝影/郭依婷、祝常悅 文字整理/紀咨羽、簡任敏

 

  「輔大同學會5F」2013年3月10日午後,南京西路旁的致良出版社門口,特別貼上這張便條。

 

 01  

 

  這天,原本是史家周刊編輯小組在輔大歷史第十二屆系友馬鎮歐的牽線下,採訪幾位1978年畢業系友的日子,但當天下午,陸陸續續出席的,卻不全然是我們名單上的受訪者。這些慕「同學會」之名而來的學長姐臉上,有著和我們一樣的困惑,而他們見到我們說的第一句話,幾乎都是「我以為是我們同學會,怎麼會有年輕人?」

 

  原來受我們之託的馬鎮歐學長,一方面為了幫上我們這群學弟妹的忙,替我們聯絡多位系友接受採訪,一方面又想促成老同學久違的聚會,當天才會出現既有史家周刊專訪、又有小型同學會的局面。我們便在陰錯陽差之中,有幸成了這場睽違多年同學會的一份子,直接從這群友情不減當年的老同學口中,一窺三十多年前輔大歷史的面貌。

 

02   

 

昔:三十五年前的輔大歷史

 

  三十五年前的輔大歷史,一個班有三十九位女生、十三位男生。不過這並不表示男同學「艷福不淺」,當時班上男女之間的互動,反而被陳興梅學姊形容成「三娘教一子」,儼然是個「女尊男卑」的情景。

 

  當然這些男生會甘心被「使喚」也是別有原因。汪詠黛學姊說,每學期到了大考前夕,班上男生總會對女生特別好,為的正是她們手中的筆記。馬鎮歐學長回憶,「在男生宿舍裡面有兩本筆記,只要你拿到,考試就會很好過。」一本要找艾天喜學長,找到他就能拿到謝玉燕學姐——現為艾夫人的筆記;另一本要找克思明院長,因為他手中有師母梁立文的筆記。即使在多年後,兩位學姊的筆記仍令當年「受益匪淺」的學長們讚不絕口,他們形容這兩本筆記不僅內容清楚、完整,兩位學姊的字也十分工整,只要考前好好研讀,就能得到不錯的成績。

 

  而當年在輔大歷史任教的老師,學長姊們將他們分成兩種不同類型。一類是大師級的「老老師」,像蔣復璁、陳致平老師等。馬鎮歐學長形容,「這些老師就是大師講話有大師的味道」,直到現在都令他懷念不已。汪詠黛學姊回憶,故宮院長蔣復璁在輔大歷史教授宋史時,就曾為了鼓勵她的認真,而給她在故宮工讀的機會。不過提到蔣復璁老師,令學長姊印象深刻的,還是他濃厚的江蘇口音,當時班上能聽得懂的學生可不多呢!

 

  另一種類型的老師則是這些「老老師」的學生,像王芝芝、孔思曾、莊尚武老師等。學長姊形容,這一批老師年輕、用功、有熱情,他們覺得和這些老師之間的距離,沒有像大師級的老師這麼遠。其中,又以曾擔任他們導師的王芝芝老師影響他們最深。陳興梅學姊告訴我們,起初她並不太喜歡王芝芝老師,因為王芝芝老師相當嚴格,不僅規定學生不准遲到、上課認真,更拿一本英文的西洋文化史要學生讀。但也因為王芝芝老師的認真、對學生的付出,漸漸感動了陳興梅學姊,「後來我們覺得她對我們的要求是正確的,這是一種尊重,一種對學習的尊重。」

 

  除了課堂上的學習,學長姊們也曾不遺餘力地參與系上活動,而最令他們記憶猶新的便是當年輔大歷史的傳統--畢業酒會。馬鎮歐學長回憶,當時的系主任王任光神父告訴他們,「你們要辦酒會嗎?辦酒會就要有辦酒會的規矩。」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懂得基本禮貌和社交禮儀。因此,出席宴會的服裝可不容馬虎,男生規定一定得穿襯衫打領帶、女生則一定要穿禮服。馬鎮歐學長形容,當年「小姐們打扮起來個個雍容華貴、高雅大方」。而這樣正式的宴會,「四年裡面你一定會參加兩次,一次在大三,是你送人家,一次是大四了,人家送你。」多年後回想起來,這些經歷都令學長姊們難忘。

 

 

今:三十五年後談輔大歷史

 

  雖然學長姊們把歷史當作興趣,卻不是每個人最後都進入史學界,反而各自踏上不同的人生旅途。但三十多年後,問起當年進入輔大歷史帶給他們什麼收穫,他們倒是有不少心得。

 

  馬鎮歐學長提到,當年在系上舉辦活動的經驗讓他受益良多。以畢業酒會來說,要動員全班的人去買東西、印帖子、畫海報、找場地,這些和學生平常讀書寫字的訓練不同。等到出社會以後,才發現很多行政工作,原來早在這些過程中都已有所歷練。

 

  汪詠黛學姊很自豪地告訴我們,她大學四年不曾翹過任何一堂課,也因為喜愛歷史的緣故,上課時她總是勤作筆記。沒想到這個好習慣,除了讓她培養歷史系學生應具備的歷史涵養,還令她多年後的採訪工作能事半功倍。因為她總能以速記代替錄音,寫稿時不用再回頭找錄音檔,大大減少了工作時間。

 

  艾天喜學長認為,大學時代讀歷史,讓他學會了「化簡為繁」與「化繁為簡」兩種本領。所謂「化簡為繁」,是指「有時候一個很簡單的題目、題材,你沒有辦法把他深化」,但受過歷史訓練以後,就可以很自然地從各個面向讓它具備深度;而「化繁為簡」則是在面臨一些比較學術、一般人不容易懂的東西時,透過簡單的分類與歸納,讓一般人也能理解。當年在輔大歷史練就這兩門功夫,也為艾天喜學長在出版業帶來莫大幫助。

 

  對陳興梅學姊而言,在輔大歷史遇到王芝芝老師,可以說改變了她人生的方向。當年大四的她原本沒有念研究所的打算,因為她害怕壓力,想要逃避考試,是王芝芝老師的期待和鼓勵,讓她克服了心魔。「我很喜歡她,想要將來像她一樣」,於是大學畢業、念了一年研究所後,陳興梅學姊就到美國念書。雖然走的不是歷史研究這條路,但她最後還是和王芝芝老師一樣,站上講台,造福無數學子。

 

  比起學到什麼,歐陽新宜學長則是感性地說,「我覺得進輔大歷史最大的收穫,就是認識非常多朋友,我一生中最好的朋友也都在輔大歷史系。」

 

03   

 

  畢業三十五年後,這些學長姊在致良出版社小聚,雖然他們不再是當年拿著吉他在文華樓高歌的男孩女孩,但他們之間的友情卻超越時間,讓他們在多年之後仍擁有彼此。

 

專訪結束後,突然有股想到文華樓走走的衝動。在這條乘載著無數回憶的文華長廊上,也許還迴盪著他們的歌聲和笑聲;如果運氣不錯,說不定還能遇見那位因為追求學姊,而被同學戲稱為「高射砲」的少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史家周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