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撰稿/蕭妤珊 攝影/蕭妤珊

 

  相傳兩百年前,泰雅族的勇士來到烏來打獵,望見溪水煙霧瀰漫,於是前往探查,驚覺水是熱的,忍不住高呼「Ulay!Ulay!」。Ulay─烏來,在泰雅族語為冒煙的熱水,此後該地便稱為烏來。自清朝中葉,泰雅族搬至此,勢力範圍一度擴大,清朝末年漢人開拓新店。至日據時期日本人於新店溪上游進行水利設施開發、開墾山林,於是原住民退回現在的烏來地區。烏來是當時的「蕃地管制區」,除原住民外,一般人不得隨意進入。而閩南人、客家人則為煉製樟腦及興建烏來發電廠來此,建造了宿舍聚落,並開發烏來老街。

 

  老街的起點,便是由泰雅族文化開始。位於老街前段的泰雅原住民博物館,透過影像科技、劇場與模型展示,詳細的呈現泰雅族的歷史與其傳統生活文化,如:傳統的建築、飲食、樂器、祭典、祖靈信仰等。使得烏來泰雅博物館在一片濃厚的商業氣息之中,激起遊客對泰雅族的尊敬。

 

 泰雅族博物館(圖一).JPG  

(圖一)烏來泰雅族博物館

 

  走出泰雅族博物館,沿著烏來活動中心旁的水泥階梯往下去,便會發現兩棟充滿滄桑歲月痕跡的日式宿舍,其為日據時期樟腦局的舊宿舍,目前定居在老街上的人,多半都是製腦與烏來發電廠工作人員的後代子孫。而走進老街,總會發現空氣裡飄散著山豬肉香腸、竹筒飯、烤麻糬的香氣,街道上亦著濃濃的泰雅文化風味。例如:老街上的「阿春美食」深受饕客的喜愛,美味的野菜山肉、飄著竹葉清香的山豬肉粽以及竹筒飯都是店內的招牌。位於老街盡頭的「雅各原住民山豬肉香腸」,在尚未走到之前就會先看見大排長龍的排隊人潮,此攤的香腸比一般香腸大上一號,肉質採用山豬瘦肉部位,口感較不油膩,搭配特製醬汁,香辣中帶著一點酸甜與蒜味,最引人注目的則是採用直立式烤法,吸引不少遊客前來購買。

 

 

烏來小吃(圖二).JPG  

(圖二)烏來小吃

 

熱鬧的烏來老街(圖三).JPG  

(圖三)熱鬧的烏來老街

 

  老街的尾端,即為攬勝大橋,通過它並沿著一尊原住民的雕像往上走,便能到達搭乘通往瀑布商圈的烏來台車站。短短一點六公里的台車軌道,是日據時期日本財團為搬運砍伐下的林木和伐木工具所建。在當時,整個山區都佈滿了台車的軌道。可惜的是,當公路開通後,除僅剩目前營運的一點六公里路段外,其餘都被拆光。隨著觀光客的增加,才在民國52年被政府改為觀光載客的用途。筆者建議可於上山時搭乘台車,沿路藉著開放式的車窗門板飽覽綠林風光。乘客下車後,則能觀賞著名的烏來瀑布。亦能在欣賞瀑布後,進入烏來林業生活館參觀,館內介紹有關烏來林業興衰之歷史,並展示了烏來台車歷史文物與生活圖像的典藏可供民眾更深入地瞭解。

 

 

烏來台車(圖四).JPG   

(圖四)烏來台車

 

烏來台車(圖五).JPG  

(圖五)烏來台車

 

烏來林業生活館(圖六).JPG  

(圖六)烏來林業生活館

 

  懷舊的烏來台車與自然的綠林風景傾聽烏來瀑布述說著古老的泰雅傳說,讓這趟雋永的烏來回憶伴隨著腳步踏進烏來老街,品嘗美味的泰雅美食,亦能挖掘泰雅族的傳統文化,並體驗當地純樸且熱情的人情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史家周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