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秉桓 圖/余秉桓

 

  從九月到十二月,數一數,不知不覺,筆者已在德國三個月。在這段日子裡,筆者看到了與過往所認識不同的德國。談起德國,人們總會想到交通工具十分準點、人們守時守紀律、作事嚴謹、個性直率和不拘言笑等等……這些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對的,但亦有所不對的。

 

  而我看到的是,德國交通工具延誤還是有,光是在這三個月,我便遇上了快四次火車延誤,最長的到半小時,而公車亦常出現遲到。反而坐了四年,飽受抨擊的台鐵,從最高級的自強號到只有風扇的普快列車都坐過的我,在印象之中,並沒遇上延誤,也許你會想,是我歷練不足而已吧。

 

  另外,德國人其實很友善,大學宿舍位於住宅區,筆者走在路上,德國人都會點頭示意或說一聲’’Guten Morgen’’,這都讓身在外地的我,份外窩心。有一次,筆者參加主日後,準備離開時,一位男士突然走來,邀請去他家參加每星期的讀經小組,並且到他家作客,這顛倒了以前對德國人的既有形象。人情味,不只台灣有,在德國,亦然。

 

1  

宿舍附近

 

  筆者感受最大的是文化衝擊部分,兩個文化相遇,甚至是數個文化相遇,一定有所同,有所不同,這特別反映在課堂上的表現。在台灣的課堂上,即使是討論時間,沉默、寂靜是司空見慣,每每教授問,有沒有問題,同學總會低下頭。但在德國,同學們與教授會不斷的討論,同學之間,若遇到意見不合,更會當場說個明白,務要把對方說服。記得有一次,光是一個文法問題,便搞了快四十五分鐘。乍聽之下,也許會覺得浪費時間,但在聆聽的過程中,都會有所衝擊和收獲。

 

  在台灣,男生站著去小便是平常事,甚至是常識。但在筆者宿舍中,廁所都會貼一張告示,要求男生要坐著去小便,以免把廁所弄髒。乍看之下,也許你會覺得荒謬至極,但細想一下,這的確是保持清潔的妙方,至少,廁所的阿摩尼亞氣味不會圍繞著廁所,歷久不散。

 

 2  

告示

 

  以上所記,只是筆者在這三個月所看到,所經歷到,並不代表德國就是如此,畢竟每個人對每件事都會有不同感想和見解。想了解別國文化,最直接便是親身到那個國家,用眼觀察、用心感受,用耳聆聽,你便會發現,原來,如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史家周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