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撰文/陳楷峯 照片/呂紹彥

 

半個學期過去,期末將至。此時正是同學對學習方向感到迷茫的關鍵期。史家周刊本次採訪於輔大歷史系系上教授史學導論及歷史英文的米丹尼老師,分享自己在求學過程中面對什麼樣的困難以及他如何克服困境並持續追尋他的目標,也提供部分建議給歷史系的同學作參考。

 

老師在美國密西根大學唸書時接觸到一些與中國歷史文化相關的課程。因為沒有特定的班級制度,幾乎都是自由選課。那時老師就去參加一些中國史的課程,就被有趣的課程內容吸引並產生濃厚的興趣。在美國的大學生活無論從選課模式到學習風氣都相當自由。學生並非只在固定的單一系所學習,而是能接觸到各種不同領域的學科。老師自那時起便對中國史深感興趣,並決定專修科目時選擇亞洲學(Asian Studies),藉此接觸更多關於亞洲的知識。老師說,原本自己也不確定就學方向,就在當時他遇上幾位相當認真且都以成為教授為目標的同學,可能多少有被這群人影響,直到成為研究生之後才真正確立自己在史學方面的專業。

 

同學向老師詢問求學歷程.jpg

同學向老師詢問求學歷程

 

老師至中國甘肅教書時,遭遇到一些困難,當時在中國教書的外籍教師本來就不多,因此也就沒有什麼人可以請教,幾乎是靠自己摸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在他任教期間,又正巧遇上發生於1989年的社會運動,該地紛紛罷工罷課,令他無所適從。從訪談的過程中,不僅帶出當時的歷史局勢,更體會出國工作的辛勞。雖然最初的教學經驗不盡理想,且並非以歷史教師的身分進行授課,但仍是他前往教育之路的開端。

 

同學向老師請教中國史相關問題.jpg

同學向老師請教中國史相關問題

 

到台灣之後,米丹尼老師先在清雲科技大學教書,當時學校有一項關於中亞的研究計畫,在參與研究的同時也邁入嶄新領域。老師提及當時的研究經驗,體認到「中亞是個奇特的地方,不過也相當古老。人們在那個地方活動、遷移超過數千年之久。這影響是相當複雜的。」之後轉入輔大教書,持續結合不同的教學模式,協助學生建立對歷史的系統性認識,雖然翻譯問題仍是需要克服的障礙。「目前不論學習什麼,英文仍是有用的,對吧!」以這句話鼓勵同學應以開闊的視野面對歷史並掌握外語能力。

 

採訪同學與老師合照.jpg

同學向老師請教中國史相關問題

 

採訪的最後,米丹尼老師提醒同學不要浪費時間,學生能利用這四年的時間專注於學習上並培養自身能力是非常難得的,因此要把握機會盡量學習並多去嘗試。「畢竟,沒有人知道未來會怎樣發展,這也是我們從歷史當中學到的。」透過短暫的四十分鐘,從師長的經驗談中,不難聽出對於歷史系學生的期許與建議,求學生涯永無止境,如何把握可利用的時間,並積極嘗試學習不同領域的知識,以提升自我競爭力是我們的終生課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史家周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