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沈彥汝

 

  「西洋古典暨中世紀文化」(以下簡稱西中古),將藝術文化和古典語言並重於此學程課程不仅有你我熟知的各種神話故事和四大悲劇,还讲解希臘三哲人的諸多作品,藉由文學了解當時代的時空背景。開課時間分兩期,每期四周,大部分集中於暑假。這樣的一個學程,就語言和文化背景而言和歷史系的學習有一定的關聯,尤其輔仁歷史特以西洋史為強項。在此我們有幸訪問到目前就讀歷史系大二的馬瀅同學,請她分享自身的經驗和心得,並給有興趣的同學一些建議。

 

DSC02505   

目前就讀歷史系大二的馬瀅同學

 

  西中古學程以藝術文化和語言學習兩大部分為主。希臘羅馬時期的神話故事和戲劇作品反應了當時代的人文風情。在西方,神和英雄並非完美,他們和人類一樣有缺陷和不全,悲劇式的結局留下遺憾,卻多了反省思考的空間。拉丁文、希臘文、希伯來文的語言學習課程,注重在讀寫而非聽說,畢竟年代久遠,口語的流傳因腔調和時間而無法完全重現,但對一手古籍資料的閱讀是有很大幫助的,可藉此幫助學生更瞭解希臘羅馬的藝術文化。

 

  馬瀅認為此學程有趣的地方在於,眾多的神話戲劇,除了反映當時代的愛情觀和價值觀外,其實也有有諷諭的意味在,藉由批評神的缺失來諷刺貴族和教廷的腐化。必較起東方完美無缺的神明形象,營造創世英雄的不敗,西方多了批判的空間和勇氣,慢慢累積之下,給了他們反抗不公發起革命的力量,或許也是為何西方民主發展演進較快的原因之一。而古語的學習對於有興趣專研西洋史的同學更是一大助益,拉丁文尤其書寫於文藝復興以前的歐洲,不僅是天主教的禮儀語言和共用語,而且是學術著作和文學作品的寫作語言。藉由這些原始資料的閱讀,能更深刻而真實的理解當時的文化和環境,不論學術研究或作為興趣都是不錯選擇。

 

  而課堂中,教授注重個人思考,希望每個人對畫作圖像或神話戲劇有自己的解讀,此時身為「史家」的責任和直覺便會浮現,如何適當拿捏個人情感和假設,理性而客觀分析解色和劇情,從更多面向蒐集資訊不斷反覆思考細節,「帶有情感,但不可蓋過歷史事實」便是馬瀅常提醒自己的一句話。而比較令她挫折的地方則是名為「中古倫理」的課程,以天主教思想為主的關係,和信仰回教的馬瀅比較無法產生共鳴。此外,課程理念偏向哲學,例如當時人所謂的幸福是「追求真理」,和我們觀念有些出入,但若是對天主教和哲學有興趣的人應該會感到有趣。這是一門可以自由發想思考的學程,歡迎對中西古有興趣的同學一同加入行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史家周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