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淨伃 圖/網路

 

  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火從歐洲逐漸延燒至太平洋。面對美軍的步步進逼,是要從容就義;或是好好活下去,每個日軍士兵心中,都有不一樣的答案……。

 

圖一.jpg  

電影海報──來自硫磺島的信

 

  《來自硫磺島的信》中,沒有煽情、賺人熱淚的橋段;只有深深的絕望及無奈。整部片使用暗冷色系拍攝,隨著基層士兵─西鄉昇的遭遇,訴說人性掙扎的故事。《來自硫磺島的信》與《硫磺島的英雄們》為「硫磺島計畫」電影二部曲,同為美國導演克林‧伊斯威特執導。前者以日方士兵的觀點與日文對話敘述故事;後者則以美方士兵的視角來看這場戰役。本片《來自硫磺島的信》從許多不同階級士兵的角度來看戰爭的不情願與無奈。

 

  硫磺島,位於日本東京以南的小笠原群島,是為日本的防線前哨站,擁有重要戰略地位。若其被美軍攻下,日本首都將無法防禦。硫磺島非常接近日本本洲,若硫磺島被攻下代表日本太平洋防線全破,也意味著美軍的勝利。此次戰役同時也是太平洋戰爭中,唯一一場美軍傷亡數字比日軍多的戰役,當時日軍的防禦工事,以及島嶼火山岩的優勢地形,加上過人毅力,造就此次戰役的驚人成績。粟林將軍大膽運用史無前例的戰術,使原本預計五天攻下此島的美軍硬是花了一個多月,才將這座島攻下。

 

「我才不想上戰場,我想活下去。因為我承諾過她,我要完完整整回到她身邊。」

 

  隨著戰事日益嚴重,前線兵力匱乏,西鄉昇因而被徵召入伍,成為陸軍士兵。在硫磺島的這段期間,他看遍人生的無常,也讓他更想回到家人的身邊,因而想盡辦法,是要讓自己活下來。接任總指揮官的栗林,為了保護日本皇軍最後一絲尊嚴,他擬定了作戰策略。硫磺島之役不能敗,戰敗了,日本國土將會遭受盟軍轟炸。為了家人,他們必須全力作戰。同掛念家人的兩人,一個是底層士兵;另一個是最高指揮官,對於戰爭的想法,卻是截然不同。相對於西鄉昇的不願為國捐軀;栗林忠道則抱持著「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想法,決定與美軍放手一搏。西鄉有著異於一般日本武士的想法,除了他是平民,受到的教育不同於軍校出身的將軍,亦反思每個人心底最深的慾望:不為任何人,而是自己想要這麼做;無關乎教育及名譽,而是每個人心中最單純的想法。栗林則象徵已受西化的日本人民,他為顧全大局及人道的精神,對自己的部屬下令不要自殺;卻因血液中流有長河般抹也抹不去的大和文化─忠君及武士道精神,讓他雖在面對家人時萬般不捨,卻仍走上自殺一途。

 

圖二.JPG  

心中有牽掛的家人,西鄉昇其實不想上戰場

 

「我命令你們,好好保存你們的有用之軀,能躲就躲。」



  在這座島上的軍士們的處境是尷尬的。天皇一方面希望在島上的軍士們可以守住這個島嶼,另一方面卻幾乎放棄支援這座島。面對如此困窘的處境,栗林只能利用現有的軍士來維持戰鬥力,因此他對所有的小隊下了不許自殺的命令。然而這對日本軍官來說簡直是荒誕不羈,大日本皇軍的尊嚴與自身的生命相比,怎容許自己苟延殘喘?因此仍有軍官抗令。西鄉昇的隊長認為栗林的命令有辱皇軍,下令全體自盡犧牲。

 

圖三.jpg  

栗林忠道巡視軍營

 

  戰事的壞消息釋出,栗林決定犧牲自己。並託付西鄉兩件重要的任務:一、將栗林的遺體藏好且不被發現;二、將信妥善藏於這座島。戰事隨美軍攻下硫磺島而結束,栗林及士兵們深情流露的信,亦伴隨多年後考古學家的挖掘,重見天日。

 

  故事的主線,隨著日軍士兵一封封的信,讓人看到戰爭的緊迫及絕望。這些信,有的寄出了,有的卻沒有寄出。沒有寄出的信,隨著西鄉的腳步,將它們深埋在島上的洞穴中。士兵們面對著生死交關,在信紙上寫下他們最依依不捨的眷戀。同時,也重新審視自己心中最想要的東西,究竟是甚麼?

 

「你會臣服於你的信念,還是國家的信念?」」

 

  《來自硫磺島的信》透露出「反戰」的思想。藉由島上的士兵們在進入戰場前不同的人生,以及當戰爭將一步步毀滅掉他們時,他們的選擇。並在這部影片進行的同時,引導觀眾重新省思:「究竟是國家尊嚴重要,還是自己的生命重要呢?」片中有許多的矛盾點,例如硫磺島上的軍官們認為要為國家犧牲,但這個犧牲在旁人看來是沒必要的;或是在日本本土的婦女會,她們認為自己的丈夫、兒子死在戰場上是光榮的,因此對於西鄉妻子眼見丈夫被徵招的傷心,她們認為這是自私的表現。因為大家要愛這個國家,甚至要為了國家,拋棄自己的小愛。然而問題並沒有是非對錯,因為不管是誰在決定,他們都遵從了自己的心,都在用不同的方式向家人表達了自己對他們的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史家周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